本实验室黄亮君博士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时间:2022-09-09作者:浏览量:48


2022年9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5-102会议室举行黄亮君等四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黄亮君博士答辩的题目为“镁基非晶合金的氢致相变与储氢性能调控”,指导老师为朱敏教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是来自中山大学的苏成勇教授,委员有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黄少铭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朱敏教授、欧阳柳章教授、胡仁宗教授、刘军教授、刘仲武教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何世满博士后担任答辩秘书。黄亮君博士针对针对现有Mg基储氢非晶合金低温吸脱氢困难与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深入研究结构调控对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制备了一系列Mg基非晶储氢合金,并研究其在吸脱氢过程中的结构演变,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了Mg基非晶储氢合金中非晶结构的调控以及非晶-晶态复合结构的制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Mg基非晶合金的储氢性能。黄亮君博士用约40分钟的时间对其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阐述。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对其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及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交流。各位委员充分肯定了黄亮君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成果,并围绕其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约一小时的答辩,黄亮君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黄亮君博士于2016年进入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7年通过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导师朱敏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黄亮君博士在前人Mg基非晶储氢合金的基础上,在Mg-RE-TM非晶体系中,通过改变RE:Ni的比例,进而影响该类非晶合金中氢致非晶相变的方向以及程度,实现了Mg基非晶性能的有效调控。除了对非晶合金本身进行改性,黄亮君博士还利用外部加工方法改善Mg基非晶合金低温吸脱氢性能。一是通过球磨过程中添加含氧助磨剂如乙二醇,制备出“非晶态核-纳米晶壳”结构Mg基非晶合金,这种合金拥有近室温快速吸氢的能力。二是将晶态储氢合金与Mg基非晶合金进行球磨使其镶嵌在非晶基体表面,制备出在吸氢过程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复合结构。晶态储氢合金能够在Mg基非晶表面起“氢泵”作用,这种方法实现了Mg基非晶合金吸脱氢速率的双向促进,提升了吸脱氢动力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黄亮君博士在知名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unds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黄亮君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黄亮君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黄亮君博士正在与答辩委员会专家交流

答辩委员会主席苏成勇教授祝贺黄亮君等四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黄亮君等四位博士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

黄亮君博士与导师朱敏教授合影

黄亮君博士、刘雨轩博士与导师朱敏教授合影


(图 张玮、但亮/文 张玮/编辑 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