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室赵世谦博士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时间:2022-05-30作者:浏览量:188


2022年5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5-102会议室举行赵世谦等六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赵世谦博士答辩的题目为“La-Y-Ni基超晶格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指导老师为王辉教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是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黄少铭教授,委员有来自广州大学的刘兆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王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欧阳柳章教授、王辉教授、刘军教授、杨黎春教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何世满博士后担任答辩秘书。赵世谦博士针对La-Y-Ni基合金容易形成复杂的多相、多晶型结构,合金的成分、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难以准确研究,合金电极的容量衰退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合金化、优化退火或淬火工艺制备出单相A2B7型、A5B19型与AB4型La-Y-Ni基超晶格合金,系统研究了各物相的单相生成机制与超晶格结构特征,并探究Mn、Al、Zr元素取代对超晶格结构与循环稳定性的调控作用,揭示了超晶格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开发兼具高容量与长寿命的新型稀土超晶格负极合金提供了理论指导。赵世谦博士用约40分钟的时间对其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阐述。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对其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及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交流。各位委员充分肯定了赵世谦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成果,并围绕其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约一小时的答辩,赵世谦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赵世谦博士于2017年进入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储氢材料/镍氢电池方向),师从导师王辉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赵世谦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退火温度,首次在A2B7型LaY2Ni10.5合金中将3R-Gd2Co7与2H-Ce2Ni7两种相分离,对比研究了两种相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通过Mn、Al、Zr逐步取代,进一步提高了2H-LaY2Ni10.5合金的放电容量与循环稳定性,并揭示了2H-Ce2Ni7型相结构中亚单元对超晶格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采用淬火工艺首次制备了六方2H-Pr5Co19结构的(La0.33Y0.67)5Ni17.6Mn0.9Al0.5单相合金,阐述了淬火温度对A5B19型相的转变规律,得到的单相2H-Pr5Co19合金具有优异的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及高倍率性能,并研究了2H-Pr5Co19型相结构中的晶格应变形成机理。采用淬火工艺首次制备了三方结构的3R-LaNi4二元相,阐述了3R-LaNi4相的生成机理,通过合金化加入Mn元素抑制了3R-LaNi4相的氢致非晶化,实现了La1.2Y1.8Ni11Mn合金结构稳定性和放电容量的提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赵世谦博士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赵世谦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赵世谦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赵世谦博士正在与答辩委员会专家交流


答辩委员会主席黄少铭教授祝贺赵世谦等三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赵世谦博士与同门师弟合影


赵世谦博士与导师王辉教授合影


赵世谦博士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





(图 申少洋 / 文 万常鹏 / 编辑 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