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B5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博士论文答辩会。许希军博士答辩的题目为“基于转换反应的铁基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指导老师为刘军教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孟跃中教授,委员有华南师范大学的舒东教授、暨南大学的麦文杰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的朱敏教授和刘军教授。许希军博士用40分钟的时间生动地介绍了硫化亚铁、磷化铁与氟化铁等电极材料体系的结构设计方案与电化学性能。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铁基电极材料的容量、循环稳定性与库伦效率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在碳布上生长铁基材料纳米管状阵列的独特设计使得FeP@C和FeF3@C成为性能优异的柔性电极材料,有望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应用。随后,答辩委员会对许希军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充分交流。答辩委员会充分肯定了许希军博士在博士期间扎实的科研工作与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围绕其博士期间的工作与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约一小时的答辩,许希军博士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许希军博士于2016年攻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学位(锂离子电池方向),师从刘军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许希军博士对铁基电极材料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采用二茂铁为原料构筑了火龙果结构的FeS2@C正极材料,其循环性能优于其他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构建了原位碳包覆的豆荚状Fe7Se8@C负极材料,这种复合结构的硒化物材料展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采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的方法设计了原位碳包覆的微米棒FeP@C正极材料,有效抑制了纳米颗粒的长大并改善导电性;考虑到粉体材料需要粘结剂、导电剂和复杂的涂布工艺,创造了FeP@C纳米管阵列结构,该负极材料不仅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且有望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中。因此,在这短暂的三年多时间里,许希军博士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欣旺达新能源企业奖学金等诸多荣誉与奖项。
许希军博士正在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许希军博士正在与答辩委员会专家交流
许希军博士与导师刘军教授合影
许希军博士等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