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密度储氢材料及高能效储氢系统的关键基础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2-325会议室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朱卫东、项目主管张诗悦、广东省科技厅处长张志彤、华南理工大学各级领导、专项总体专家及项目咨询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项目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朱敏教授围绕项目目标及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向与会人员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5位课题负责人分别详细介绍了各自课题的实施方案论证,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及同行专家、项目组咨询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实施方案论证评议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朱卫东处长要求 “各项目组成员应该尽量在短时间内加大力度实现最终目标,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前紧后松;项目负责人应该加强项目的管理,实时更新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新的办法,开发新的体系,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各项目成员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积极配合项目管理方的管理工作,共同努力以实现项目目标。
与会成员合影
附:项目简介
基于储氢材料的储氢技术在规模储能、体积储氢密度和安全性方面优势突出,但也面临诸如重量储氢密度较低、适宜条件下可逆储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有待提高,以及低成本规模制备及时等难点问题。同时储氢系统的单位储氢工质材料装载量有待提升,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制约了储氢技术在规模储能以及车载储氢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本项目针对上述储氢材料的关键问题,汇聚了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家储氢研究优势单位,依托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拟开展高密度储氢材料及其作为工质材料的高效储氢系统的全链式研究。本项目在科学上将实现储氢材料理论的重要突破,创制出高密度储氢材料新体系,建立储氢系统传质传热模型,在技术上解决高密度出清材料地产成本规模化制备,开发出高密度高能效的储氢系统。这些工作将为高密度固态储氢系统最终实现车载应用和规模储能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