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余彦教授、苏州大学晏成林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尉海军教授到访本实验室
2016年10月25日,中国科技大学余彦教授、苏州大学晏成林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尉海军教授到访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三位教授在大学城B5栋一楼会议室为本实验室师生及能源研究院60多人作了三场关于电化学储能电池材料的设计与性能调控等方面的学术报告。
余彦教授的报告题为“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从结构设计到性能优化”;她系统介绍了她课题组在探索并发展高性能的(锂)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方面的工作进展,在实现对电极材料的设计以及可控制备基础之上,深入研究电极反应的机理、界面反应过程、材料的结构、离子/电子传输过程。其中设计双碳层结构钠超离子导体材料(Na3V2(PO4)3; NaTi2(PO4)3),获得高倍率超长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构筑“0D纳米粒子嵌入1D碳纳米线”的独特一维结构,实现基于转化反应机理储(锂)钠的电极材料可逆,大幅提高了多种纳米结构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晏成林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锂电池的原位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他主要介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聚硫化合物,并采用共价键的方式将硫及其放电产生的多硫化物固定,减少或限制多硫化物的溶解,从而提高电池性能;重点介绍原位电化学分析手段如原位XRD、原位紫外光谱、原位同步辐射光谱研究共价键结构调控锂硫电池性能的机理,并辅以DFT证实其电化学作用机理。
尉海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锂/钠离子电池用新型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他先给大家介绍了早期在镍氢动力电池方面的工作,然后主要介绍他们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相演变;重点阐述如何通过相成分设计、晶体结构控制来调控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胡仁宗副教授分别余彦教授(上)、晏成林教授(中)、尉海军教授(下)赠送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