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高分子是强应用学科,回归工业界是学科使命

个人简介:

鲍峰,2022年入职前沿软物质学院科研博士后,程正迪教授和黄明俊教授是联合导师。博士后期间,围绕战略性柔性高分子光学膜材料,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广东省青年基金、广州市创新研究计划2项。现就职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高端聚烯烃改性与研发。

个人自述:    

  承蒙程先生约稿,深感荣幸。《南国晨梯》栏目不仅是程先生对奋斗治学精神的弘扬,更是华工校友学子成长的见证,记录着无数科研人砥砺前行的足迹。诚如栏目序言“石梯励步,晨梯拂晓,欣喜可见后辈之新风”正是程先生心系所在。今借此机会分享我在学院博士后期间的点滴与成长,谨以拙见抛转引玉,鼓励正在共同前行、人生求索的同学们。

与软物质结缘种下宏愿

  我与软物质学院的缘分,起始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产生的课题测试需求。彼时,我的博士研究聚焦于高强型特种高分子纤维,研究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聚集态结构(结晶与取向)与性能之间的关联,而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WAXD)是其中最为有效的表征手段之一。博士二年级时,机缘巧合之下我了解到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拥有一台WAXD大型仪器,其性能与参数远超我课题研究的测试需求,随后立即与平台联系,在平台工程师的协助下,仪器表征结果十分出色,支撑我顺利发表两篇SCI论文。

  正是这一次机缘下,我了解到该院是由我心中的学术大师程正迪先生所创建。在我心中,程先生是高分子领域高山仰止般的学术泰斗与教育大家。自踏入聚酰亚胺领域以来,我便发现该领域最早成体系的学术研究以及最为精彩的性能突破均出自程先生团队。研一期间,我便将程先生的学术文献置于案头,反复研读、琢磨细节,力求透彻理解。所以,借由这次测试的链接,博士毕业前夕我更改了进入工业界的决定,在孙立民老师的推荐下,有幸去到程先生团队继续深造。

  与程先生的线上面试中,从单体结构设计到材料制备,再到性能表征,尤其是应用角度的考量,程先生的点评鞭辟入里、直指核心。面试结束后,他欣然接受我加入其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这让我激动万分。随即,我与未婚妻匆匆收拾行囊,购买两张机票,一大早在应化所拍摄几张博士服照片后,便启程南下,赶往长春机场飞往广州,正式开启了我的博士后生涯。

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博士服照,随后前往广州开启博后阶段

光学膜难题攻关合作聚智

  博士后期间,我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光学膜的结构调整与功能实现,是起点高、立足深、挑战大的重要课题。我深知,这是一次需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的历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每一点一滴最为重要。

  回顾这段科研历程,我有以下具有价值的心得:其一,正视读书或奋斗过程中的坎坷,将其视为良好的训练与助力。由于博士阶段我在聚酰亚胺的薄膜、纤维与树脂研究方面经历了诸多艰难,科研训练时深刻且痛苦,但后续转向CPI光学膜研究时,却从中获得了诸多拓展与借鉴,反而更加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其二,把握更多与导师、领导或更优秀的人沟通、请教与学习的机会。每当脑海中闪现出新颖的想法,我都会第一时间与博士后第二导师黄明俊老师讨论。黄老师思维敏锐,总能抓住我思路的核心,以宽容的态度将我引领至更高的科学维度。同时,实验取得突破或遭遇失败时,我都会向程先生汇报,他总能给予我更深刻的思路建议。此外,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时,领域专家与工业界人士更为针对性的反馈,也对我帮助极大。其三,珍视与一同攻坚克难的战友的协同力量。博士后期间,我有四位并肩研发攻关的战友——彭威峰、雷环宇、邱陆浩与邹秉钰师弟,我们各有侧重、分工协作,每次接到任务都能有效分配并解决。在2 - 3年间,我们共发表10余篇SCI论文,申请发明专利6项,发表会议论文3余篇,收获颇丰。

围绕博后课题发表的文章与专利,2023高分子年会(武汉)作口头汇报

  针对我研究的重点课题,即实现应用于柔性OLED高透明光学衬底的开发,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是:如何在一个聚合物薄膜上实现高光学透明性、高耐热性、低热膨胀和高机械强度的平衡。经过我们的深度理解与实验,采用高含氟刚性芳香的链结构设计,利用多含氟位阻的扭转受限性,使得CPI光学膜在高光学透明性(T450 大于 83.5%, Ttotal 大于 89%)、高热稳定性(Tg 位于 381 - 465 °C, Td5% 大于 567 °C)、低热膨胀(-0.1 ppm/K 至 3 ppm/K)、高力学强度(σm 大于 200 MPa, Et 大于 4.3 GPa)之间实现协同提升,综合性能超越了所有已报道的CPI以及其他聚合物光学膜材料,这也是我博后研究中阶段性的代表作之一。一个好的学院与科研平台,有着可以发挥才能的空间,可以专注做学问的人和事,是我对软物质学院最真切、最直观的感受评价。

博后期间代表创新性:兼具高透明、高耐热、低膨胀与力高韧性的CPI衬底

回工业界技术攻关回报社会

  现如今,在顺利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我选择回归职业初心投身工业界,目前就职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知名企业——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期在该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突破。正如程先生不断教诲那般:高分子是强应用学科,高分子科学如果没有和工业界结合,高分子将没有前途。学有所成、学有所专、学有所往,应该是每个学子都希望的事,共勉之。

  回望这段在软物质研究院的科研时光,我愈发珍惜那段在实验室挑灯夜战的日子,感恩导师们的谆谆教诲,感怀同窗们的并肩奋斗。在华工这座风景秀丽的校园里,读书、做学问、探求真理,成长进步,这是一件无比幸运且幸福的事情。当然,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我们的岁月增长、心态转变,由成长、到成熟、到自治,既有欢喜顺遂,也难免风雨坎坷,唯有以平和之心视之,才能步履坚定、无畏前行。有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任何困难皆无惧。愿每一位同行者都能怀揣赤诚,宁静奋斗、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以己所学回报社会。

导师寄语

程正迪教授:

  鲍峰博士对科研有着极大热忱,他不是把科研当作一份工作,而是他的生活。我相信,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将来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工作岗位,一定能出类拔萃。

  鲍峰博士在华工博士后期间,主要是由黄明俊教授指导合作。明俊教授对聚酰亚胺课题的深刻理解和明睿的思考,也使我深深感到欣慰,欣喜看到这个领域里有了比我们这一代更强的后继者。自立于世界之林,大有希望!

黄明俊教授:

  鲍峰博士本身在聚酰亚胺高分子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对我们课题组功能聚酰亚胺材料开发帮助很大。我会一直记得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的科研时光。

  除了兢兢业业完成科研项目,鲍峰博士在协助培养研究生方面贡献颇多,不仅很有耐心,也付出了很多精力。他具备优秀的解决问题能力,相信未来在工业届也能很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