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从软物质到金融跨界逐梦,成长不止一条路

个人简介:

李嘉轩,前沿软物质学院2021级本科生,大四获得英国、澳洲等多个大学的offer,最终选择入读英国伯明翰大学数据统计科学专业。

同学自述:    

宽松氛围滋养多元发展

大四手握三个国外高校的offer,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完成从软物质学科向金融领域的跨界转型。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巨大反差的选择?回顾本科四年,我想是学院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多元发展的培养理念,为我的跨学科探索提供了坚实土壤。

其实在大一入学时,我曾因家庭压力动摇过专业选择,但学院丰富的科研机会与温暖的人文关怀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我记忆深刻的是大一草坪音乐节迎新晚会上,学院领导身着正装在钟楼下用粤语倾情献唱,以及导师烧烤夜等特色活动中,导师们从实验室走向草坪与我们畅谈人生,这些场景彻底颠覆了我对科研工作者“清苦孤寂”的刻板印象,感受到科学家们鲜活立体的另一面。

学院院长程先生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时刻关怀着我们每一位同学。他每学期再忙也会抽时间与我们座谈交流,从科研方法到为人处世,他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程先生曾勉励我们:“我并不要求每位同学都走上科研的道路,但请记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希望无论未来你们走向怎样的选择,都能成为行业里的拔尖人才,成长为出类拔萃之辈”。

正是在程先生的鼓励之下,大学四年我不仅参与了周嘉嘉老师指导的学生科研项目(SRP),并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同时积极拓宽自己其他的可能性,自学投资证券和量化金融项目等跨界知识,最终明确了金融方向的发展目标。

国际化培养赋能跨界转型

能够同时获得英国、澳洲等多所名校青睐,我将成功归因于学院“科研实践+国际视野”的双重赋能。在软物质学院,我们能通过国际论坛、暑期学校等国际讲座和课程,与国际大师们近距离接触,这也培养了我们的国际思维并积累了导师人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和资源。

大三期间,我通过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领衔的量化金融项目,以“优秀学员”身份发表金融会议论文并获推荐信,这段经历成为我跨领域留学申请材料中的亮点。此外,学院重视项目实操的课程安排,让我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多维能力,SRP项目培养的科研思维在金融分析中同样适用。此外,我还选修了本学院数据分析的专业课,培养了我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能力,这与我现在所就读的专业是高度吻合的,也是我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从我们学院毕业的师兄师姐有继续在软物质领域深造的,有去高科技企业做工程师的,也有转行做中小学教师的......面向多元的就业途径,我们被允许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跟我有同样选择兴趣的学弟学妹,我结合自身经验给你们如下建议:

一、早定方向,精准发力:大二下学期前确定目标国家和专业,针对性提升能力,如英国重文书经历,澳洲看GPA;

二、背景匹配,突出优势:金融专业需积累实习或量化项目经验,数据科学方向应强化编程技能;

三、文书推荐,双管齐下:个人陈述需紧扣专业契合度,推荐信优先选择国际知名导师;

四、规划先行,避免拖延:语言考试、GPA提升、签证材料需提前筹备。

 

我想软物质学院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终身学习的能力,感恩遇见!

导师寄语:

谢晓晨教授:李嘉轩同学思维活跃,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且勇于追求梦想。他在大四期间以卓越能力斩获多国名校offer,作为导师很为他感到高兴,望他在伯明翰大学继续精进学业,未来大展宏图。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