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则将至
个人简介:
梁程,前沿软物质学院2020级本科生,目前于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课题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断裂行为及机理。
同学自述:
收到程先生的邀稿我感到荣幸之至。作为前沿软物质学院的第二届本科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程先生和学院老师们对我们的照顾、指导与关怀。成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路,波澜起伏中他们在这一路上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刚上大学到远赴大洋彼岸留学,也有过迷茫和彷徨,经历过后再回望这些时刻,都是时间的馈赠。
敢向前才有方向
刚进入大学时,最大的感受是迷茫和不知所措,入学时繁重的课业和需要消化的大量新知识对我来说可谓压力巨大。课堂上全英和双语的环境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尝试去应对这些挑战,结果只是中规中矩,乏善可陈,这时的我只是在被学业和考试裹挟着往前,令我感到疲惫。当我正思考着该如何调整自己时,程先生在班会上的一句话彻底惊醒了我:“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感谢这句话让我先走出了思想的沼泽。
我对化学的学习持中立态度,无所谓喜欢也不排斥,所以我常常会问自己:以后要走化学这条路吗?如果走了这条路自己会后悔吗?在程先生和学院老师的引导下,我认识到或许只有尝试经历过才能给出答案。于是在大二时,我进入夏剑辉和殷盼超两位老师的课题组中参与了一些项目课题。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让我这个新手在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和科研态度上收获了许多。科研训练可以让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锻炼我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真正体验到科研的魅力。此后,我终于下定决心,继续在高分子方向上读研深造。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在程先生和学院的帮助下,我来到Akron高分子系求学,这个选择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自己的探索。我认为,只凭形而上学的空想永远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有经历过、见识过、了解过、行动过才能知道自己的路和方向。
得益于这边学长学姐及老师的帮助,我在生活上适应得很快。本科四年的全英教学,充分锻炼了我的英语水平,也足够应对国外的科研和学习。所以,我在Akron的语言压力相对较小,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巩固课程内容,更准确的理解和吃透知识。
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近期,我拿出大量时间去专注一门课程的学习,此间产生了新的感悟:我们总是会给做一件事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当看不到意义或实现不了意义时我们就会踟蹰、犹豫、失落,甚至放弃。人生好像就是一直在追寻活着的意义,但就“做”这个动作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只当我们有渴望、有追求时,我们做的事才有了真正的意义,这些意义也铺就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寄语
只有出发了才有可能到达,只有往前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