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个人简介:
朱政飞,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2025 届本科毕业生,目前于美国阿克伦大学攻读高分子科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超高分子量的光催化合成及单分子的荧光显微镜表征。本科期间曾参与 1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获批 1 项专利申请。
同学自述:
尽信书不如无书,感知未知的浩瀚
初入大学时的我,像许多人一样,带着迷茫与惯性走进校园。从一个被推着前行的学习环境,突然步入一个必须主动探索的世界,难免失措。课本变得有限,考试不再是唯一的目标。真正的学习,来自于翻阅参考书、搜索习题、向老师请教、读文献做实验⋯⋯那些在书本之外的努力,才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理解”。我开始明白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它就藏在每一次动手操作与思辨碰撞中。彼时我也才领悟学院教于我的学识远超书本上的知识。
随着不断的课程学习,以往自己认识的世界观也在悄然改变。曾经以为很简单的原子结构,在引入了量子力学基础之后变得令人捉摸不透;简单的函数在微积分的理论下变换出无数种结构,成为了最强大的工具;曾经觉得简单加加减减就能计算的酸碱滴定,原来蕴含着科学家分析物质组成的顶级思路。许多精彩的课程让我意识到,自己学习得越多,懂得就越少,因为好奇与未知的比例就会变得越大。
学院的老师们以及院长程先生常常与学生聊天,为我们在迷茫中指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心中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科学道理的深奥。虽然时常感觉自己太年轻太天真,但是也有越成长越年轻的感受。越学越觉得未知浩瀚,越探越觉得自己年少。这并非沮丧,而是一种喜悦,是那种因为知识而兴奋、因思考而年轻的状态。
本科打好基础,成为研究生科研的养分
在前沿软物质学院学习的三年里,我参加了 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获批了 1项专利申请。因本科阶段主要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做科研项目训练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时常感到自己所做工作的微小而深感惭愧。然而,当我来到了美国阿克伦大学,时常惊喜的发现本科做的大创项目与研究生的课程和科研关联紧密。不知不觉中,自己做过的研究和学过的知识都渐渐地串联了起来,成为了宝贵的经验。我很感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机会,也很庆幸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参与。有时自己以为很微小的付出,正是自己最珍惜最宝贵的人生体验。
远赴异国,科研变成了日常的重心,生活却也增添了不少磨炼,如租房、缴费、买车、处理签证事务⋯⋯这些现实的琐碎叠加在科研的不确定性上常常让我疲惫。在实验中,因刚开始独立科研难免会听到许多质疑的声音,如方案是否周全?理解是否透彻?成果是否可信?面对种种质疑,唯一的办法就是沉下心来认真查阅文献,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实验,听取外界反馈也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敢于有不同的见解,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并通过自己的双手来验证心中所想。学无止境,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