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风起南国,梦寄彼岸

个人简介:

刘智博,前沿软物质学院2021级本科生,目前是美国俄亥俄州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3+2 AMP项目硕士生。本科期间曾获院长奖学金,亚太杯数学建模二等奖,参加校级SRP项目。

同学自述:     

  缘分的开始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是一场博弈,作何选择往往依赖于高考分数,所以当时我并不清楚软物质是什么?高分子研究什么?对未来也充满了困惑。然而,来到这里之后我很庆幸缘分让我选择这里,尤其是在经过两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后,我更加坚定了在这个专业领域深耕的决心。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谢晓晨老师讲授的液晶化学原理课程,他通过生动的实验配合原理讲解,让我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和理解更深层次的光学原理,进而解释液晶的成像机制。其实,本科期间许多课程都采用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边学边实践探索的过程让我深深爱上了化学,也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本科阶段的课程难度犹如拾级而上,起初轻松平缓,逐渐步入陡峭崎岖之境。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宛如穿梭于不同的知识丛林,须得因地制宜、灵活变通。课堂讲授的内容往往只是知识大厦的冰山一角,不够全面。那些晦涩难懂之处,更需课后大量地自主阅读,不厌其烦地向老师求教,方能拨云见日,掌握其中真谛。

  崭新的目标

  大三那年,我了解到学校推出了“3+2 Akron”项目。Akron大学的高分子专业名列全美第一,所在城市更是历史上的“橡胶之都”,是美国合成橡胶产业的发源地,在高分子领域底蕴深厚。通过跟师兄师姐的交流取经,我得知该项目申请最低绩点、语言成绩等要求,以及申请和面试等时间节点,自此心中目标逐渐明晰,并通过为期一整年的努力,最终成功申请到该交流项目。

  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尤为感谢程先生给予的诸多帮助。他为我们组织了多场往届学生的分享交流会,细致耐心地介绍了师兄师姐在Akron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针对初到美国时的准备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我们能在赴美后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赴美后,程先生也常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全体留学生一起聚餐,分享他的个人科研经历,以缓解我们的学业压力,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不断激励和鼓舞我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全新的挑战

  目前,我以加入Wesdemiotis教授的研究团队,从事质谱领域的研究工作。初时忐忑,担心语言与文化障碍,但融入后发现真诚与耐心可破万难。我们课题组氛围融洽,博士师兄经验丰富,玻利维亚师姐热情洋溢,还有常来实践的本科生,实验室里欢声笑语。校园生活也丰富多彩,能体验到圣诞节、高校篮球联赛、漫展、艺术展等诸多美国本土文化,为学习之余增添无限乐趣。

  导师与学生区域相邻沟通顺畅。入组一个多学期,我已掌握多种仪器操作和熟悉质谱分析流程,从初时的手足无措到能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实操能力显著提升,后续我将继续深入钻研谱图分析、样品处理细节及数据理论。组会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娴熟技能与扎实功底需长期积累,大量的文献阅读,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升必不可少,力求成长为全面成熟的科研人员。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