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勇于挑战,砥砺自我
个人简介:
赵海,前沿软物质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目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更名为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期间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蓝西企业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等;获 “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省赛金奖,完成省级“攀登计划”科研项目。
校友自述:
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我始终记得程院长曾鼓励我们的一句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略显幽默又蕴含深意的寄语,一直激励着我勇于走出舒适圈,勇于挑战困难。
科研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犹记踏入华南理工大学校门那一刻我立志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人,但常常因缺乏自信在“站出来”与“我不行”之间犹豫徘徊。甚至在面对南卡罗莱纳大学博士生招生机会时,因害怕失败也曾迟疑不决。在这里我尤为感谢程院长和学业导师对我的鼓励和开导,才让我有了挑战和突破自我、敢于尝试的勇气,也才有了后来以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这段人生经历。
目前,我在南卡罗莱纳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研究方向是可持续性聚合物的设计与开发,这项工作是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交叉,新的课题让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挑战。基于木质素的可持续性聚合物材料开发研究,其意义在于能够利用生物质原料替代不可再生且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石油塑料。众所周知,传统的塑料存在降解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海洋环境中尤为突出,海洋中的鱼类更容易富集塑料颗粒以及添加剂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可降解、可回收的塑料材料是人类对于可持续未来追求的一部分,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可行的途径。
赴美留学并非一帆风顺,充满挑战才是常态,唯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真正有所成就。从一名本科生到一名博士生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思想的成熟。刚来美国时,对于国外生活的不适应和对如何平衡课程学习、科研和助教工作备感压力。这种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对自我的要求和完美主义下,幸得唐传兵导师和师兄师姐的热情帮助,让我不仅逐渐适应跨越大洋彼岸的留学生活,并欣喜看到了自己巨大的成长,以全优成绩结束博一课程,且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我想正是一次次对未知的探索和尝试,才让我在失败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挑战”对科研和人生的意义。
感恩在导师关爱下成长
在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的学习经历,是我人生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一步。学院在广州国际校区首推全院全员导师制,每位本科生从入学开始便能进入实验室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训练,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育人模式,能让我们更早地接触科学实验,提前面对科研的复杂性和挫折感,并能尽早适应科研的节奏。
本科经历最大的收获并非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让我学会了系统地分析问题,学会了如何与导师和同学高效合作,通过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化解科研路上的困境。尤其感谢我的学业导师张勃兴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交流,不仅帮助我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还给予我信心去应对未知的挑战。在面对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他安慰我:“失败也是学习的过程,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所学习、有所成长。” 另外,张老师对待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也让我深受触动,这对我也是一种无形的督促。
全员学业导师制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正是这种“提前体验”的培养模式,磨练了我钻研科研的意志力,也为我后续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挑战中找方向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在可持续聚合物领域有所建树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持久的热情,更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创新。未来,我希望能够解决更多现实世界中的材料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本科期间是你们探索未知、突破自我的最佳舞台。不要害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留恋舒适区,而是要主动去试错。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失败,但更多的是收获。希望你们在学习中勇敢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用勇气和智慧铺就自己的美好道路。无论是未来选择从事科研、就业还是创业,只要你们始终敢于挑战自己,就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