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超核
岗位:导师
邮箱:chenchaohe@scut.edu.cn
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海上浮式风电系统、海上风电运维船及核心装备研发,水下智能作业装备。
教育与科研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舰船研究院,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工作经历:
2011.01~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
1997.06~2010.12,在海南大学工作,曾任理工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科研处处长;1998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0年晋升教授;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07~2005.07,英国Glasgow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疲劳强度研究
1988.05~1997.06,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83.08~1985.08,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集团七O二所)结构研究室任工程师
教学科研
陈超核教授耕耘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40年,熟悉国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技术发展。近五年主持或作为单位负责人承担主要项目:1)2021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八批)项目;2)2021年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3)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六批)项目;4)工信部2020年高技术船舶科研专项;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2018年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海洋经济发展目标)重点项目;7)中远海特重点科研合作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合计2000余万元。
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等科研项目9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9件;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五年,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团队负责人承担完成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全耦合动态分析及其装置研发”,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水动力性能评估、动态响应快速算法、锚泊系统评估与设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支撑三峡集团成功建设了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示范工程“三峡引领号”;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形成全工况下海工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方法和软件,成果应用于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设计建造,创造显著直接经济效益。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经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结构疲劳与腐蚀耦合作用研究及漂浮式风电装备模型试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