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公共实验室认证信息汇总表 | ||||||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类别 | 所依托二级单位 | 负责人 | 获认证时间 | |
姓名 | 职称 | |||||
1 |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心 | A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李琼 | 教授级高级实验师 | 2020 |
2 | 计算中心 | A | 软件学院 | 谭明奎 | 教授 | 2020 |
3 | 工程训练中心 | A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郑志军 | 教授 | 2020 |
4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五山校区) | A | 电力学院 | 余艳青 | 讲师 | 2020 |
5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城校区) | A | 电力学院 | 张廷锋 | 高级实验师 | 2020 |
6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学城校区) | A | 物理与光电学院 | 黄绍江 | 高级工程师 | 2020 |
7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五山校区) | A | 物理与光电学院 | 叶晓靖 | 高级实验师 | 2020 |
8 | 电子工艺实验教学中心 | A | 物理与光电学院 | 谢再晋 | 高级实验师 | 2020 |
9 | 生物医学专业实验室 | B |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均 | 教授 | 2020 |
10 |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软件学院 | 黄敏 | 副教授 | 2020 |
11 | 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电子与信息学院 | 章秀银 | 教授 | 2020 |
12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彭成红 | 教授 | 2020 |
13 | 大学城检测检验中心 | C | 大学城检测检验中心 | 徐昕荣 | 高级工程师 | 2020 |
14 | 生命科学院级学科公共平台 | C | 生命科学研究院 | 都小姣 | 副教授 | 2020 |
15 | 实验动物中心 | C | 生命科学研究院 | 曲莉芝 | 副教授 | 2020 |
16 |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中心 | C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冯彦洪 | 教授 | 2020 |
17 | 生物医学院级学科公共平台 | C |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均 | 教授 | 2020 |
18 | 化学与化工院级学科公共平台 | C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李琼 | 教授级高级实验师 | 2020 |
19 | 材料平台院级学科公共平台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欧阳柳章 | 教授 | 2020 |
20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A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胡建强 | 教授 | 2021 |
21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A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何军 | 高级实验师 | 2021 |
22 |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 A | 电子与信息学院 | 秦慧平 | 高级实验师 | 2021 |
23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娄文勇 | 教授 | 2021 |
24 | 智慧媒体专业实验室 | B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苏宏元 | 教授 | 2021 |
25 | 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室 | B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苏世键 | 教授 | 2021 |
26 | 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平台 | C | 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晶 | 高级工程师 | 2021 |
27 | 储能材料测试公共实验平台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朱敏 | 教授 | 2021 |
28 | 制浆造纸工程公共实验平台 | C |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李军 | 教授 | 2021 |
29 | 生物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平台 | C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吴振强 | 教授 | 2021 |
30 | 工程结构与抗震公共实验平台 | C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吴建营 | 教授 | 2021 |
31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学城校区) | A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胡建强 | 教授 | 2022 |
32 |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A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韩强 | 教授 | 2022 |
33 | 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徐静 | 高级实验师 | 2022 |
34 | 环境与能源专业实验室 | B | 环境与能源学院 | 陈燕 | 教授 | 2022 |
35 | 交通路桥及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 | B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温惠英 | 教授 | 2022 |
3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 | B | 材料学院 | 赵颖 | 高级实验师 | 2022 |
37 | 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公共实验平台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马强 | 副研究员 | 2022 |
38 | 发光材料与器件公共实验平台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马於光 | 教授 | 2022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实验室以“集约资源、开放共享、提升效益、强化安全”为核心理念,实行自主建设、认证支持、评估淘汰的管理模式,公共实验室分为三类:
一、基础教学公共实验室(A 类),支持向学生充分或自由开放,利用充分(单一实验项目空间利用充分,多实验项目时间利用高效),多功能复用的基础教学实验室;
二、学科专业公共实验室(B 类),支持实验教学空间与科学研究设备等各自优势资源有机整合,教学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在确保实验教学前提下向科研充分开放的专业教学实验室;
三、科研共享公共实验室(C 类),支持由学院或重点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运行,面向本学院或全校研究人员开放使用,特色明显,管理专业,安全环保,开放使用率高,相对集中场地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或测试分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