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程安排 -
n 伦敦大学综合专场
会议日期: 2023年11月10日周五下午
会议时间:03:00pm–05:30 pm (入场登记时间02:30pm)
活动地点:Gustave Tuck Lecture Theatre, 2nd floor, South Wing - Wilkins Building, UCL Main Campus, Gower Street, WC1H 6BT
n 帝国理工学院专场
会议日期: 2023年11月11日周六下午
会议时间: 02:30 pm–05:00 pm (入场登记时间02:00pm)
活动地点:Lecture Theatre 201, Skempton Building, South Kensington Campus, Imperial College Road, London, SW7 2BB
n 牛津大学专场
会议日期: 2023年11月12日周日下午
会议时间: 03:30 pm–06:00 pm (入场登记时间03:00pm)
活动地点:Fitzhugh Lecture Theatre, Cohen Quadrangle, Exeter College, Walton Street, Oxford. OX1 2HE
n 伯明翰大学专场
会议日期: 2023年11月13日周一中午
会议时间: 12:30pm-2:30pm (入场登记时间12:00am)
活动地点:Hornton Grange, Edgbaston Park Hotel, 53 Edgbaston Park Rd, Birmingham B15 2RS
- 招聘岗位–
n 教研岗位
一、准聘岗位丨副教授、教授
1.具有博士学位;
2.应聘者学术水平和资历应达到担任国际知名高校助理教授或副教授职务的相应标准;
3.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预聘期6年;其中首聘期3年,可续聘3年。
二、长聘岗位丨教授
1.应聘者应在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或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平;
2.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
n 博士后岗位
1.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守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及有关规定;
3.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4.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5.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国际化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全职在校区工作。
- 待遇福利–
n 教研岗位
一、工作条件
1.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具有“教授或特聘研究员”学术头衔;准聘副教授具有“副教授或特聘研究员”学术头衔;
2.提供充足的科研场地;
3.根据学科差异,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
4.可聘为研究生导师,保障硕士、博士指标;
5.支持招收博士后;
6.推荐申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各项人才政策。
二、生活条件
1.事业编制,参照国际大学相应职位,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薪酬。对于已获得国际知名大学教职职位的申请人,薪酬按“一事一议”议定;
对于海外优秀人才,可提供媲美深港澳高校的薪酬待遇
2.准聘副教授按照副教授标准、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按照教授标准缴纳社保、公积金,校区配备校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提供校区教师公寓长期租住;
4.为子女提供华工附属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校区配备幼儿园、小学;
5.根据广东省、广州市相关政策,符合条件者可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
6.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广州市人才绿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14项人才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贷款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n 博士后岗位
一、科研条件
1.高水平国际化的优质导师
2.前沿交叉的高端科研平台
3.可自主支配的20万元科研经费、充分自主的学术和科研空间
4.优厚的个人待遇和舒心的生活环境
二、薪酬待遇
1.薪酬:博士后税前年薪27万元起上不封顶;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海外青年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等博士后人才项目的税前年薪可至47万元;学校另外缴纳单位社保。
2.安居:提供校区租住公寓,无租房分配时发放租房补贴。
3.子女入学:为博士后子女提供附属中、小、幼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4.医疗:享受学校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
5.人才绿卡:可按广东省、广州市人才政策办理相关人才绿卡,享受社会保险等人才公共服务,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三、其他政策
1.进站满18个月至出站后1年内,按学校规定评定高级职称,未来起点更高
2.出站后可申请学校教学科研等各系列岗位留校工作
3.出站留粤工作的,享受20万元至50万元安家费(出站与广东省单位签订3年劳动合同,获广东省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广东省有安家费40万元,其他享受新单位所在地政府安家费20万元至50万元)
- 了解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华工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 1918 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承百年文脉、海纳百川,高起点出发,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堪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得改革风气之先,勇立潮头,创新发展,成为“南方工科院校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最早全面进入国际四大排行榜前 500 强的14 所内地高校之一。
学校学科实力强劲,现有5个学科领域(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8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百强。
学校拥有35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了解广州国际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是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之后成立的第三个校区。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占地约1700亩。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四方共建协议,校园已全面投入使用。2018年9月开始招收研究生,2019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学生毕业质量获得各方高度认可,已构建“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区内人才公寓临水而居、环境优雅;区域领先、双语特色的附属小学、幼儿园已开学,校区内配有专业医疗保障力量。
广州国际校区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市校四方共建校区,全部学院为新工科学院的国际化校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改革试点。
校区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设立若干个新工科学院及跨学科研究机构,超前布局一批颠覆性技术攻关相关学科,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校区采取“以我为主、国际协同”的办学机制,与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目前,校区已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前沿软物质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和自旋科技研究院等多个高端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一支大师引领、青年才俊辈出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正在建设成为“理工特色世界一流面向未来”的在地国际化校区。
- 联系我们 -
学院/研究院联系方式 | ||
单位 | 学科领域 | 联系方式 |
未来技术学院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大数据计算及平台、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数据安全;神经科学、计算脑科学、类脑计算、感知与认知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柔性电子、可穿戴计算;生物医学电子、智慧医疗;智能通信;智慧城市、低碳智慧能源、智能系统与控制;区块链 | 王老师 +86-20-81181674 hrfuturetech@scut.edu.cn
|
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 毫米波/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毫米波雷达天线设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新型材料与器件、智能感知、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封装与可靠性、高精度EDA软件仿真设计等 | 陈老师 +86-20-81181623 yingyuan365@scut.edu.cn
|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海岸及离岸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水动力学、流体力学(水流/结构相互作用)、泥沙输运及结构物局部冲刷、物理海洋学(海洋波/流预测)等 | 朱老师 +86-20- 81182153 zhujunjiejac@scut.edu.cn
|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 机器人学、智能制造、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各领域 | 冯老师 +86-20-81182103 fengjiangyu@scut.edu.cn |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肿瘤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单细胞生物学、计算和基因组医学、免疫学和免疫工程、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疗、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纳米医学与药物递送、生物医学影像和分子影像、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等 | 涂老师 +86-20- 81182161 tuzl@scut.edu.cn
|
前沿软物质学院 | 材料、化学、生物、物理相关方向及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面向信息与电子材料/技术、微纳米力学/技术、先进储能材料/技术、仿生材料/技术、健康及医学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 | 吴老师 +86-20- 87111328 yangwu@scut.edu.cn
|
自旋科技研究院 | 自旋化学、自旋操控、自旋材料与器件、自旋生物与医学。在交叉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与自旋相关的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学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开展研究 | 汪老师 +86-20-81181677 spinxhr@scut.edu.cn |
广州国际校区人力资源与发展事务办公室
联系方式
n 教研岗位
联系人:蓝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86-20-81181616、+86-20-81181613
n 博士后岗位
联系人:朱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86-20-81181619、+86-20-81181678
英国招聘期间可与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学院领导及教授面对面咨询、交流。
扫描二维码预约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