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潮汹涌,吾辈青年担当家国”。2025年3月10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3-213隆重举行2025年“院长第一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辅导员陈健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图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第一课现场

 陈俊龙院长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医疗、制造、物流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系统剖析AI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创新战略及青年责任,呼吁青年以技术报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图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

 聚焦两会热词,“具身智能”通过动态交互能力革新工业制造与应急救援场景,6G通信以超高速率赋能全息通信与低空经济,量子科技凭借超强算力突破药物研发瓶颈,“瞪羚”“独角兽”企业则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引擎。面对时代浪潮,青年需勇担技术创新使命,攻关芯片与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构建可信AI系统破解伦理难题,并融合传统文化打造技术IP;同时锚定AI、6G等国家战略领域,以智慧城市、医疗普惠等实践彰显技术价值,在开放协作中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教育层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以科技竞赛与社会实践锻造复合型人才,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创新-人才-产业”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

 此后,陈院长为同学们讲述了我们当代研究生应承载的青年担当和家国使命。青年需掌握核心技术,投身AI研发与产业实践,关注伦理责任,构建可信AI系统,争当技术先锋与价值守护者。跨学科融合能力、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是关键,鼓励结合国家战略规划职业路径,如6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同时,我们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从钱学森到当代青年榜样,爱国情怀贯穿科技发展。陈俊龙院长呼吁青年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如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用AI技术解决医疗、教育公平等社会痛点,并在全球协作中倡导开放包容的技术生态。

 图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第一课现场

 陈俊龙院长的讲授为同学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脉络与发展方向,期待同学们把握机遇,在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实践中锤炼本领,以务实创新的姿态投身国家战略需求,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最后陈院长将寄语赠与青年:在AI时代既要勇攀技术高峰,也要坚守社会价值,以家国情怀推动技术服务于国家战略与人类福祉,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图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工办 

初审| 陈浩文 

复审| 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