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和12月25日,前沿软物质学院先后举行三场海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分别邀请到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王建新研究员、牛津大学陈志昕博士、马普高分子所李晓玫博士以“X射线成像和光无线通讯中创新材料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单分子电子器件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有触感的液滴:从动态浸润到表面自适应”三大主题与学院师生开展学术交流。
王建新长期从事包括新型纳米材料、超快光谱、X射线成像以及光无线通讯方向的研究。报告中,他以多年研究成果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有机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系统性调节其结构与形貌推进新型高效闪烁体材料的发展,以及通过能量给体的天线效应提高体系的X光敏感性以及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实现可穿戴X光检测设备的升级策略。
陈志昕因主攻纳米电子器件的加工和单分子电子器件中量子效应的研究,遂从如何使用微纳加工的石墨烯纳米电极构筑纳米间隙,通过π–π堆叠或酰胺缩合反应构筑稳定的单分子器件展开交流,分享其通过单分子电输运过程中电子的波动性,观测电子的干涉条纹,实现量子干涉的外场调控。基于电场调控量子干涉的技术,将量子干涉引入单分子晶体管中,从而实现单分子晶体管性能里程碑级的提升的研究成果。
李晓玫在报告中分享了“两大新的摩擦力来源”的最新发现,即液滴去湿生电引起的静电力和固体表面自适应引起的表面能变化。去湿生电引起的静电力对液滴滑动的影响取决于表面的导电性,该发现为工程设计具有所需润湿特性的表面开辟了新途径。固体表面的自适应对液滴滑动的影响取决于表面响应的弛豫时间,因而可以通过控制液滴运动速度来调节固液接触时间,进而探究固体表面自适应响应的动力学。该方法简单高效且可原位探测弛豫时间极短(1μs)的响应过程,为探究药物释放和金属腐蚀等过程提供了新方法。
三位青年嘉宾分享交流了他们通过新的软物质研究方法取得的相关成果,这些方法学对相关科研成果的验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前沿软物质学院
编辑:余锦婷
初审:黄明俊
复审:康德飞
终审:王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