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论坛 | 青年学者分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海青论坛 | 青年学者分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7-10-27        浏览次数:1176

三位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

       10月27日,台湾清华大学文韬博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魏广敏博士、南开大学张荣纯博士3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研究院组织的“海青论坛”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院部分师生参加报告会。
       文韬博士做了题为“Chirality Transfer in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s and Homopolymer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自组装结构中手性传递的过程;魏广敏博士做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s for drug delivery”的学术报告,阐述了中子散射技术在多级自组装结构表征中的重要作用;张荣纯博士做了题为“Development of solid-state NMR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terial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固体核磁技术在材料表征领域的应用。
       各位青年学者分别与研究院相关老师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创新议题及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交流,为日后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机会打下良好基础。(图文/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编辑/赵春旭)

附:报告人简介
       文韬博士于2008年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至2014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至今在台湾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文韬博士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相关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1篇(影响因子大于11.0的2篇,大于5.0的6篇),参与申请中国专利1项并已获授权。
       魏广敏博士于2009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于201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工作主要是使用光散射和中子散射技术表征聚合物自组装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自组装结构对负载药物分布的影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包括Macromolecules, Soft Matter 等顶级刊物,并在重要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
       张荣纯博士于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本科),期间从事高分子自组装模拟,之后留校硕博连读,从事固体NMR新技术及高分子物理的研究, 获南开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受Prof. Kay Saalwaechter及Prof. Ayyalusamy Ramamoorthy邀请及资助,分别到德国Martin-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及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进行为期4个月和半年的交流学习。博士毕业后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超高速魔角旋转固体NMR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2016年7月加入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动态可逆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微观机理的固体NMR研究。至今已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22篇。 2016年4月在美国举办的国际会议”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cent Advances in Biomolecular NMR Spectroscopy”做口头报告,2016年5月应邀到韩国iBS下的Center for Multidimensional Carbon Materials做学术报告。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2号楼 邮编:510640

201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