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特别篇】罗明燏——不应忘却的纪念

发布时间:2010-09-30浏览次数:4653

【本期人物】罗明燏(音yù)  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首任院长,他是一名赤诚的爱国学者,英美留学后,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对他以高薪挽留,他毅然谢绝,归来报效祖国;他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在担任华南工学院首任院长期间,他立足高起点办学,为华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亦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力学专家,在土木、航空、造船、机械等工程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他主持设计与审查过的工程项目有200多项,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建设资金,被称为应在中国土木工程史上浓墨重彩书写的人。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经写道:“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23年,但每一个华工人的心中都永远铭记着他那熟悉的身影:每天清晨,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老者,右手夹着一袋书籍和手稿,默默走在华园的大道上;尽管中山装已经换洗得发白,甚至有些破旧,但他却毫不在意。”是罗明燏,华南工学院的首任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建国初期认定),此前历教于北洋大学、(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广东勷勤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时就任筹委会主任,经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元帅举荐,周恩来总理签发任命文件,华南工学院成立后的1955年4月,罗明燏被国务院任命为第一任院长,一直到1968年4月,历时13载。


办大学,就要创一流

罗明燏早年毕业于唐山工学院,后求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丰富的阅历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对教育具备了更为超前的发展理念,作为华南工学院的筹委会主任,他和许多老一辈华工人从建校伊始就立志把华南工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基于自己在学术界、教育界的威望,罗明燏成为了华南工学院组建之始一呼百应的旗帜。在罗明燏的号召和影响力下,许许多多新中国第一代理工科专家汇集华南工学院:电子专家冯秉铨、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土木结构专家陆能源、土木工程专家罗崧发、硫酸工业专家李敦化、造纸专家王宗和……他们各展所长、孜孜以求,在学术界、科学实践中的卓越成就、对社会的贡献和海内外的影响力,为组建之初的华南工学院增添了光彩、注入无穷的发展动力,使得华南工学院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罗明燏(排右三)与师生在一起


做人与做学问同等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家,罗明燏献身三尺讲台,曾教授过结构、力学、机械零件等课程,但他对于学子们更多的是“身教重于言教”,他要求学生们“有学无类”、“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经他修复“起死回生”的南方大厦就是许多建筑工程的学生学习研究的“生动教材”。1976年白云宾馆建成后,罗明燏仅仅凭借着一把计算尺,很快就推算出这座30多层的大楼摆度在万分之六以下,这让学生对学以致用有更深的体会。他鼓励学生们学习要不怕累、不怕苦,他曾对学生们笑言:“我以前也经常通宵学习看书,学习是不会把身体学坏的。一个好的工程师必须下很大的功夫,不劳而获是极少的。”,罗明燏更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影响着一代代华工学子。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二十多年间,他为国家设计完成两百多项工程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在广东的重要工程,罗明燏全部都是无偿服务,分文不取。1982年秋,罗明燏应邀赴美参加学术会议。国家拨给他出国经费3000美元,除了旅费和买了一批科技书籍外,罗明燏没有从国外带回一件高档商品,余下的1600美元他如数上交。回国后,他只有一句话:“国家存点外汇不容易。”罗明燏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在华工学子中代代相传,成就了华工的优良校风、学风。


实践出真知

修复海珠桥  

       作为一名“海陆空专家”,罗明燏高超的学问,不仅体现在他是建筑、结构、力学、造船和飞机设计多位一体的复合专家;也不仅体现在他是当年全国为数不多的一级教授,精通英文、德文和法文;最为突出的是他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他设计完成的两百多项工程项目中,无论国防、军用,还是工业、基础建设,亦或民用、城市建设,无不体现着他的聪明才智。
     1949年,国民党临败退时炸毁海珠桥。1950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海珠桥,重新设计桥梁的任务落到了罗明燏肩上。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贯通广州南北的唯一桥梁就得以开通,桥墩重大,桥身配合设计为半拱形,使得海珠桥既牢固受力,外观又极具特色。1951年,中南某地建地下油库,要在十米的岩石下作业。由于外国专家设计上的错误,十五栋库房塌了十一栋。当时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同志找到罗明燏说:“你去看看能否改变原来的设计,重起炉灶?”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一个月后,他交出了一卷重新设计的图纸,按照他的设计施工,地下油库终于落成,比原计划节省了一百个亿(旧币,折合一百万元)。此外,新丰江水库兴建、文冲造船厂船坞修建、修复南方大厦、珠岛宾馆结构设计……罗明燏参与了其中的主导设计、规划、检验审核,事故处理及补救工程等大量工作,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建设资金,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9月11日是罗明燏诞辰105周年的日子。他把有生之年的大半岁月都献给了华南工学院。虽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清瘦的面庞,那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那字字珠玑的话语,那语重心长的教诲。但是,我们深知,他的精神将永驻华工人心中,并化作血液,流淌在华工人的躯体里。“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罗明燏生前非常喜欢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而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唯其严谨所以可敬,唯其务实所以可爱,发扬其严谨治学、务实进取的精神,当是对罗明燏教授最好的告慰与纪念。(建筑校友会、香港校友会供稿 编辑/刘涛 视频/党委宣传部  卢庆雷 刘涛 王云昀  推荐单位/党委宣传部 公共关系处 档案馆)

     【建设者】专栏自2010年9月起进行改版,每周一期,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广大师生呈现华南理工大学“建设者”的风采。欢迎广大师生员工为我们提供新闻素材和线索,联系电话:87110197,电子邮箱:hgxiao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