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其前身是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座落在古朴典雅的5号楼。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系、公共政策系、社会保障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和MPA教育中心。2001年开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2019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潜心教书育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渐成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正高20人(占38%),副高20人(占38%),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9人(93%)。有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重大项目首席专家7人,全国优秀MPA教师4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18人,有“政府决策与社会治理”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人文社科)。
学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应急管理4个学科方向;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教育政策与管理、应急管理5个二级学科方向,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学位点,201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9年9月获批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1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政府决策与绩效评价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首批省级智库)、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与法学院共同组建的省级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培育智库)、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广东省重点培育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州城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广东省教育厅)、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12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8年,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百强智库”,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也成功入选(CTTI)来源智库。学院现有3个校级研究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有5个院级研究中心:地方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治理评价研究中心、华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社会组织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有电子政务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公共决策模拟场景实验室2个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其中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实现了学校在社科领域最高层次项目方面零的突破。2017年我院承担国家高等级科研项目创历史新高,再次获批4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包括《社会稳定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中国大气环境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研究》《我国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18-2021年,学院连续获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4项,分别为《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研究》《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城市治理研究》。2022-2024年,学院新增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74项。近年来,学院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咨询报告:郑方辉教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4篇高质量论文,分别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价》《财政绩效的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财政收入绩效评价:兑现减税降费政策目标的价值工具》《全面乡村振兴:政府绩效目标与农民获得感》。学院教师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或在《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Policy Studies Journal》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共计100多篇。2013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多篇咨询报告受到国家领导和省市领导的肯定批示。
学院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罗格斯大学、克利夫兰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建立了常态化的双边交流机制。2011年开设公共管理专业国际班,与罗格斯大学、克利夫兰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
学院大力发展MPA教育,着力培育MPA特色,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前列。我院与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羊城晚报社合作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分别于2014年、2018年入选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12年学院MPA学位点顺利通过了教指委组织的合格评估,2018年我院MPA学位点通过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MPA学生培育成绩瞩目。自办学以来,我院4位MPA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荣获全国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MPA优秀学位论文奖。自2018年以来,学院每年均组织师生参与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累计获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7项、优秀组织奖5项、最佳案例奖3项、最佳指导老师奖3项、最有价值队员奖1项。6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
在文体活动方面,MPA学子表现优异,我院MPA羽毛球队连续获得第二届、第三届全国MPA羽毛球友谊赛团队一等奖及季军。
20年来,学院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输送了大批公共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学院已有1300多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1000多名学术型研究生(含100多位厅处级领导干部)获得了硕博士学位,2000多名MPA研究生(含单证和双证)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目前,学院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28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含单考班)178人,MPA硕士生750人,博士生94人,全日制本科生265人。
近年来,学院以学术公管、和谐公管建设为主线,坚持“学科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以创新学术成果、提升人才质量、增强社会服务等为基本任务,不断创新机制,凝练方向,正朝着建设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院而努力奋斗。(数据更新截止到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