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布时间:2025-10-30
2025年7月18-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二十二届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立德楼顺利举行。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历经二十一届,已然成为推动国内组织社会学研究发展的关键力量。
本次工作坊的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富晓星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社会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冯仕政副校长的致辞生动风趣且富有哲理,他从政府行为、组织与个人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组织社会学等研究传统他还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与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的渊源,并衷心祝愿本次会议能够在组织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论和经验成果方面实现新的进展与突破。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富晓星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工作坊论文入选的规则,每篇论文均由工作坊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双向匿名打分,随后按照排名进行选择,保证了工作坊的公正透明。开幕式后精彩纷呈的主论坛报告,共有六篇论文,评议嘉宾包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周雪光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蔡禾教授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张文宏教授。

汇报发言人:曾曼佳,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曾曼佳在“分论坛5:基层治理“进行了发言,汇报的论文题目为《关键行动者:编织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多形态——基于西南某省的多案例比较》。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需要解决市场化与技术化两个难题。探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外部市场的衔接对乡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曾曼佳同学的论文围绕我国农村的发展模式已经摆脱了最初强调经济发展的资源开采型粗放开发,当前乡村振兴号召产业振兴、乡村兴旺,多重措施保证农业农村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边缘乡村如何发展农业产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一现实问题在理论层面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技术的现代化与在地化问题进行回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如何与农民衔接,、怎么如何将农民纳入到农业产业的建设发展之中?、乡村农业产业如何加入现代经济市场,和参与到整体性的市场竞争中?曾曼佳同学的这篇论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等问题进行解答。
发言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房莉杰教授和中国社会学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田丰研究员对论文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和提问,工作坊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图文:曾曼佳
编辑:李亦祥
初审:何东清
复审:神碧莹
终审:张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