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以治 管系未来 厚德尚学 闻达中外
博学论坛: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漫谈宋代海外贸易与广州

发布时间:2025-05-29

  2025年4月24日,在吴业国教授主持下,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五山校区迎来了一场聚焦宋代海上繁盛的学术盛宴。本次论坛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棣教授,其以《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漫谈宋代海外贸易与广州》为题,为师生揭开两宋时期中国与世界的海上贸易画卷。作为唐宋史与经济史研究专家,王棣教授从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出发,生动阐释了广州作为“东方大港”在全球化雏形中的关键角色,带领师生穿越千年,感受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辉煌与智慧。

地理是历史的“沉默刻画者”,历史是地理的“动态注脚”,割据形势下的大陆环境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鼎盛。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见证了瓷器、香药、占城稻等商品的跨洋交易,推动了古代中国与南洋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本次论坛通过梳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起背景、运作机制以及广州的海外特色,不仅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学术新视角,更对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具有启示意义。王棣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将专业研究与大众兴趣相结合,既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脉络,也为理解古代中国的开放精神与现代海洋战略的传承搭建了桥梁。


 



讲座现场


在主旨演讲环节,王棣教授深入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辉煌被层层解码,这种源于制度保障、技术优势与市场活力的结合,其成就使中国成为“前现代全球化”的核心。然而,财政优先的政策和消费型贸易结构,使其未能突破传统经济的桎梏。这一历史经验提示我们,不仅要以其开放包容的特质,为当代“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跨越千年的历史参照,真正的贸易强国,更需让商业利润反哺产业创新,此中得失,恰是“海上丝绸之路”留给当代的深刻启示。

在精彩的主旨演讲后,论坛进入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深度对话。其中一位学生对宋朝重商政策与后世禁海政策进行对比提问,当讨论转向“海洋贸易政策的开放与封闭摇摆”时,现场掀起小高潮,王棣教授和蔼回应,进一步解读历史后,再次引出宋代海洋智慧仍能为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解题思路。


  

现场交流


以古鉴今,思考不止。本次论坛以“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通过王棣教授的精彩解读,不仅还原了千年前广州的繁荣盛景,更揭示了宋代海洋贸易背后的制度智慧与文化包容。从市舶司的创新管理到蕃坊的跨文明融合,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开放带来繁荣,合作创造共赢。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时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启示我们:唯有以技术为帆、以制度为舵、以开放为航道,方能行稳致远。正如讲座最后感叹:“广州的光塔曾指引蕃商云集,今天的中国更应以历史智慧照亮中外合作的未来。”


图文:王晓瑞、吴业国

编辑:李亦祥

初审:神碧莹

复审:管兵

终审: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