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以治 管系未来 厚德尚学 闻达中外
我院顺利举办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2-05-05

近日,我院2021年度国家社科项目开题报告会,在204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线上邀请了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北京大学黄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朱正威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建平研究员,广州市社科院杨再高研究员,中山大学周曲洋副研究员共6位专家为开题报告会答辩委员会专家,项目负责人和相关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李胜会副院长主持。

会议首先由李胜会副院长致辞,李院长代表我院对参加会议的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并感谢各位专家对我院的支持。随后简要介绍了2021年度学院获得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表示,此次开题报告会对我院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希望各课题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把握好机遇,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从中汲取智慧,争取多出高水平成果。

      

      

接着,每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就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总体研究路线、团队人员组成、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计划等方面依次汇报,答辩专家充分肯定了参与开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在研究重点聚焦、研究思路合理性、研究操作可行性、研究难点攻破等方面提出重要观点与建议,项目负责人认真聆听专家的点评,不时的与专家交流。

      

      

最后李院长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各位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希望各课题组和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和消化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战略,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顺利完成研究目标。


附:

1.项目一:《数字社会背景下政府众包协同机制研究》本课题基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现实背景,面对“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这一重要实践课题,从政府众包协同机制建设角度探讨吸纳利用公众力量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方法和路径,从协同治理角度梳理政府众包的内涵、模式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从目标、主体、客体、技术和制度等维度探索政府众包协同机制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机理,并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政府众包协同机制的创新设计,以此有效整合和科学配置公众资源,引导其更规范、精准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2.项目二:《南宋前期财政研究(1127-1194)》围绕南宋前期财政中央集权与地方失序这一核心问题,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税收国家的形成,及其对赵宋王朝财政和地方行政带来的深刻影响。唐中期以来形成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田制、户籍、赋役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于对私人土地确权基础之上的国家税收,实为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形成,国家财政打破了由国家直接控制并分配土地和分享收入的财政政策,而主要依赖于私人部门的财富。通过对分税制下财政状况、财政中兴的原因等分析,归纳南宋前期财政的历史特征及其对后来历史的作用。

3.项目三:《我国大学生学习力模型研究》是研究者10年大学生学习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思,也是对本土化学习理论的重要探索。在系统梳理大学生学习与学习力研究之后,在学习心理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学习力是指在大学生与大学环境相互作用而导致知识、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持久变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与能量的总和。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将大学生学习力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即学生在学习驱动力的驱动下,在学习策略力的作用下,通过学习行动力外化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最后形成知识、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变化,又反馈给学生个体,形成新的力量影响新一轮学习。


图文:林杰
初审:神碧莹
复审:周勤
发布:李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