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以治 管系未来 厚德尚学 闻达中外
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工作坊第五十二期:利益的冲突与共享——源于佛山市南海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18

2018年1月13日上午9点30至12时,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主办&承办的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工作坊第五十二期暨 “华南土地论坛”第三期在5号楼204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地集团中地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光明博士作了题为 “利益的冲突与共享—源于佛山市南海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思考”的报告。本期论坛由土地资源管理系系主任朱一中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邬智书记、华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师生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田院长从经济新常态、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等研究热点引出报告主题,将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的政策热点与土地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以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制度试点改革为例,从利益均衡的角度切入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两大焦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报告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田院长首先从宏观层面分阶段阐述了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由早期的土地股份合作制,逐渐发展为现阶段 “1+N”的集体土地入市机制和政策体系。其次从微观层面结合南海区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的典型案例,对南海区入市改革的集体土地整备制度、片区综合整治模式、产业载体开发、完善存量用地手续、集体建设用地监管的创新探索等具体实践环节进行了介绍,总结出当前南海区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第二部分为“南海区征地制度改革”。田院长首先从宏观层面总结并梳理了南海区征地改革的四个阶段,介绍和分析了南海区现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完全货币补偿、共同开发、综合开发等模式,认为当前征地制度改革面临“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多元保障以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焦点问题。其次从微观层面结合南海区集体土地征收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南海区征地改革面临的主要瓶颈,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征地改革的思路。

第三部分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平衡”。田院长首先从土地制度改革的利益平衡焦点出发,介绍了入市改革、征地改革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式,并通过三种不同方式测算了土地增值收益在政府、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其次从利益最大化角度介绍了入市为主、城市规划区内征收,存量整备入市、新增土地征收三种路径下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研究结果显示入市为主的路径可以实现土地增值收益最大化以及在各利益主体间的合理分配。最后,田院长在概括南海区土地制度改革的特殊性的同时,又指出了南海区改革经验对全国范围内土地制度改革的普适性。

田院长的报告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同时结合了其在南海区丰富的调研经验,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利益分配的难点和复杂性,加深了与会师生们对于土地制度改革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感性认知,对与会师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与会师生们围绕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测算等内容与田院长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图 张梦婕/文 马俊伟、许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