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10-04-05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筑实验室字[2010]01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我国的亚热带区域幅员辽阔,约7亿人口,占地260万平方公里,为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建设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建筑业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拉动经济方面已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据统计,4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业,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8%,若加上钢铁、水泥、玻璃、砖石等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能耗,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总能耗将达到46.7%,因此建筑业在节能减排中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发达国家都把建筑业列入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由此可见,建筑领域将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尤其应当把推行绿色建筑,研发低碳住宅、开展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以期引领全球下一轮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振兴。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重点解决亚热带地区建筑节能、防灾、复杂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形成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对促进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的目的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 在重点研究领域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同行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取得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推动我国及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设立和遴选开放课题的原则是:(1)符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当年开放课题指南;(2)提倡创新,鼓励前瞻性探索;(3)以我为主、强强联合、优先支持国际合作类开放课题的申请。2010年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指南如下:

一、亚热带空间环境与建筑设计

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空间环境、城市空间环境、历史建筑环境等方向上,以设计方法与创作理论探索为主线,整合运用绿色生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物理环境仿真技术,在设计创作中融入亚热带区域气候和地理信息等重要内容,拓展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在亚热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探索亚热带城市气候、住区微气候与住区规划设计模式之间的理论联系。针对亚热带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历史街区与文物建筑进行分析。加强亚热带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完善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的防灾减灾规划设计原理与技术,形成完整的地域性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及其理论。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现代建筑创作

(1) 教育建筑研究

 (2) 亚热带公共建筑综合节约型设计

 (3) 基于地域适应性的亚热带文化建筑研究

(4)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历史建筑研究

2、绿色建筑

 (1) 地域性传统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研究及传统建造技术

 (2) 绿色建筑材料构造技术及设计

 (3) 亚热带建筑节能综合设计与评估方法

 (4) 建筑设计的防火、交通等安全疏散体系

 (5) 亚热带建筑外遮阳构造设计与技术

 (6) 亚热带城市住区绿色评估理论与方法

3、生态城市规划

1)生态型郊野公园建设与规划

2)特色地区生态型城区的规划要素研究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基于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4)亚热带地区生态住区规划

5)东南亚地区城市类型研究

6)城市发展的公交导引与集约型城市形态研究

4、数字技术

1)应用于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协同设计技术

2)应用于建筑虚拟现实领域的增强现实技术

3)建筑参数化设计技术

4)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

5GIS技术

1)面向多应用支持的规划信息建模

2)高速发展地区的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3)句法视域中的城市形态可持续研究

4)基于遥感影像的城乡空间形态变迁研究

5)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

6、传统建筑文化与保护

1)中国近代建筑史专题研究

2)国外城市遗产保护研究及其借鉴

3)亚热带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4)文物建筑勘察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亚热带建筑物理环境与建筑节能

探索研究亚热带地区建筑物理环境和建筑能量过程相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包括高温湿热地区建筑气候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光学、现代建筑构造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探索亚热带建筑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以及建筑能耗的模拟技术和评价方法,重点研究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理论与设计方法,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现代观测实验方法与技术,建筑被动式防热、防潮材料与构造技术和方法,湿热地区人体适应性研究,建筑能量系统动态控制及其模拟技术,声环境数值模拟与评价体系,视觉与听觉机理及其一体化仿真技术,建筑物理环境的缩尺模型技术等。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亚热带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

 (1) 亚热带地区室外、室内热环境调研与评价

2)亚热带建筑低成本规模化被动式节能技术

3)亚热带地区高湿环境下新型室内湿度控制材料

4)亚热带地区高湿环境下室内有机污染物控制材料

5)亚热带建筑空间环境防热

2、建筑声学

  (1) 声环境仿真与评价技术

2)环境噪声控制理论与技术

3)建筑声学测试技术

4)虚拟声环境

5)声景观

三、亚热带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

针对亚热带地区台风肆虐、湿热多雨、空气中盐份含量较高、光照充足、地震较频繁等特点,研究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和防灾减灾技术,在结构抗风、抗震、抗火、抗侵蚀等方面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新体系及其相应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大型复杂结构的施工监控理论与技术;建筑物灾害破坏机理;结构抗震、抗风、抗火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抗腐蚀耐久性材料及结构;适应高含水量软土地层特点的新型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技术等,为建设亚热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提供结构体系和安全保障科学理论。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建筑结构

 (1)超高层建筑结构新体系及其抗风抗震性能研究

 (2)基于性能的新建结构抗震研究与现役结构抗震加固

(3)结构优化设计

2、防灾减灾

 (1) 整体结构/约束构件抗火性能与火灾倒塌机理

2)结构抗火的随机特性

3)结构倒塌过程分析与抗倒塌对策

4)台风风场特性与结构风致效应

5)沿海低矮民居的抗风关键技术

6)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7)再生结构关键技术

3、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

 (1)大型复杂结构施工过程精细分析与施工监控关键技术

(2)结构损伤识别与状态评估方法

(3)结构随机及可靠性分析方法

 (4)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5)多物理场计算力学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

4、岩土

 (1) 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研究及地基处理技术的理论分析

 (2)微细观土力学理论研究

 (3) 深厚软土基坑支护技术

 (4)防洪堤渗流控制理论与技术

 (5) 地下空间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6)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与应用

(7)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与数值计算方法

5、环境工程

(1)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同步脱氮除磷理论研究

(2)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

(3)  城乡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4)  城乡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

  我们热忱希望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进行客座或合作研究。根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凡符合以上研究方向和内容的研究课题,均可向实验室提出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资助金额视研究内容而定,一般面上项目课题可获3万元的经费资助,重点课题可获5万元左右的经费资助,完成期限为12(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对象是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本实验室在收到开放课题申请书后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择优资助。项目批准后申请人必须与实验室签订合同,确保研究任务按期完成。

申请截止日期:2010630

申请表可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信息栏下载,网址:http://www.chinalab.gov.cn/labsite/Site/index.aspx;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页通知栏下载,网址:http://www.scut.edu.cn/skl-sbs;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处网页通知栏下载,网址:http:// http://www2.scut.edu.cn/science;建筑学院网页新闻栏下载,网址:http://www.scut.edu.cn/architecture;土木与交通学院网页公务栏下载,网址:http://www.scut.edu.cn/jtxy。填写后经申请人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报送一式三份,同时将电子版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联系人:赵洁

联系方式:E-mailzhaojie@scut.edu.cnTel020-22236019Fax020-22236019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大楼506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邮政编码:510640

附件1、《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2、《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