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2016年度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表彰2016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这是学校获得的第3个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使得学校成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单位。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还有17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成为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最多的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出席大会,吴硕贤院士和一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何镜堂院士、李远清教授、李映伟教授等参加大会。
会议现场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为吴硕贤院士颁发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吴硕贤院士是首任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造性地将建筑学与声学有机结合,在室内声学和厅堂建筑音质理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大工程实践,承担北京人民大会堂音质改造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广州大剧院声学缩尺模型实验研究与测试,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大会堂、广东粤剧院、珠海歌剧院、深圳南山剧院、中山文化中心大剧院等70多座观演与体育建筑的声学设计与研究。其中,广州大剧院被国际上评为亚洲唯一入选世界十大歌剧院的剧院建筑,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世界首届建筑节上获唯一的公共建筑大奖。
胡春华书记为吴硕贤院士颁奖
何镜堂院士团队完成的成果“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通过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果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创作实践中,创作了一大批建筑精品,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与推广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90篇,出版论著近20部;创作了以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工程。先后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81项、省部级奖137项,其中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4项。
同时,华南理工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高白度日用玻璃陶瓷制品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草药活性多糖快速筛选、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钢桥面高性能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会见获奖代表
据悉,2016年度广东省共颁发科学技术奖239项,突出贡献奖2项,一等奖28项,华工6项成果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何镜堂、曹镛、吴硕贤三位院士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16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附:华南理工大学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数字代表贡献排名)
奖项等级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一等奖 | 1 |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 建筑学院 | 何镜堂 肖大威 郭卫宏 倪 阳 冒亚龙 张振辉 吴中平 黄 骏 包 莹 郑少鹏 丘建发 窦建奇 陶 金 梁玮健 何炽立 |
2 | 脑信号分析算法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 |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李远清(1) 吴 畏(2) 龙锦益(3) 潘家辉(5) 余天佑(6) 俞祝良(7) 顾正晖(8) | |
3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改性及其催化应用基础研究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李映伟 李 忠 傅志勇 肖 静 刘宏利 马德运 袁碧贞 尹标林 | |
4 | 高白度日用玻璃陶瓷制品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 彭 诚(2) 王少华(10) 吕 明(11) | |
5 | 中草药活性多糖快速筛选、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 | 赵谋明(2) 游丽君(8)林恋竹(10) | |
6 | 钢桥面高性能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土木与交通学院(2) | 张肖宁(2) 徐 伟(5) | |
二等奖 | 1 | 热能储控过程多尺度热质传递现象及机理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汪双凤 饶中浩 胡艳鑫 林梓荣 何钦波 张艳来 李 炅 何 奎 张先锋 |
2 | 高性能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装备产业化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杨永强(1) 王 迪(2) 宋长辉(3) 李 阳(4) | |
3 |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韩小雷(1) 季 静(2) 李耀琨(4) 戴金华(5) 赵 颖(6) 贺锐波(7) 彭樵斌(8) 李建乐(9) 林 哲(10) | |
4 | 智慧银行设备安全可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电子与信息学院(3) | 陶大鹏(3) 金连文(5) | |
5 | Hilbert-Huang变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经济与贸易学院(3) | 李合龙(5) | |
三等奖 | 1 | 面向Web的软件性能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陆 璐(1) 徐 浩(3) 唐韶华(4) 黄 颖(6) |
2 | 集成智能驱动系统的超大功率白光LED照明模块封装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 文尚胜(2) 姚日晖(3) 吴玉香(5) | |
3 | 爆破振动智能监测体系研究与应用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 | 高 英(2) | |
4 |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纯化集成系统及应用(PLEESIT系统)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 | 孙大文(1) 蒲洪彬(3) | |
5 | 耐久防紫外吸湿排汗聚酰胺纤维及高档面料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 严玉蓉(3) | |
6 | 酒精酵母固定化多尺度优化与应用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