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系列图书首发活动在我校举行
2010-04-26
文章来源:未知浏览次数:73

新书首发式现场

李元元校长讲话

何镜堂院士讲话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仲南讲话

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挺讲话

新书揭幕

      4月22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在励吾科技大楼11楼举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建筑人生》、《何镜堂建筑创作》系列图书首发式。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仲南、副局长杨以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挺、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王东,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陈克复院士、吴硕贤院士,刘焕彬院士,来自全国各地建筑领域专家、华工校友及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了首发式。
    李元元校长在首发式上致辞,他指出何镜堂院士带领建筑学院与建筑设计研究院秉承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华工精神,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组建创作团队,既出优秀设计成果,又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建筑英才,为学校赢得了众多的荣誉。相信这套系列图书的问世,不仅会成为全球建筑界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建筑爱好者了解与研究岭南现代建筑的珍贵资料,而且还将引发社会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与探讨,对中国现代建筑的未来发展走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希望建筑学院与建筑设计研究院再接再厉,继续探索,将“产学研”共同发展的特色之路走得更加宽阔,以其独具的中华精神与岭南特色,跻身于一流建筑学院之林,为华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仲南局长、杜挺副厅长先后在首发式上致辞, 对何镜堂院士及其他所带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和肯定。           
                       图书将在世博会期间入园出售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详细记录了中国馆设计和建造的全过程,从九个方面解读了这座非凡建筑的设计理念、建造理念和文化意念,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增强读者的视角冲击力。《何镜堂建筑人生》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建筑大师何镜堂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教育思想及其建筑作品,展示了何院士丰富的建筑人生和为世人留下的经典建筑。《何镜堂建筑创作》论述了何镜堂院士建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收录了由他撰写的文章《我的建筑人生》,并精选了在他主持下团队创作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全面展现建筑大师为大地留下的经典之作。据悉,该系列图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将在世博会期间入园出售。
                        中国馆设计“品格重于风格”
    首发式后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们妙语连珠,解答了中国馆的诸多玄妙。其中包括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参与设计世博会中国馆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柴裴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及其团队成员。 
    有记者问到中国馆设计是不是应该时尚一些?对于这个问题,何镜堂院士表示,他最看重的是中国馆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中国作为此次世博会的主办国,中国馆就要向世界人民鲜明地展示出,这就是“中国的”建筑!通过这次和北京、上海的设计团队合作,大家南北思路结合,都力图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华智慧。
    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大赞中国馆设计及其理念,同时盛赞何镜堂所率领的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是“英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也解释道,英国馆的设计外形很“讨巧”,夺人眼球。它主要是配合英国馆有趣的种子展览。而中国馆是引领世博轴的建筑,更是一种国家的象征。在这种建筑的设计上,时尚往往要退居其后。他总结说,中国馆设计体现大国风范,“品格要重于风格”。 
    王建国说,世博园的大部分建筑是要拆除的,中国馆却要永久保留。这要求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采用光怪陆离的外表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他打了个比方:“中国馆是不能穿时装的。” 
                        岭南智慧丰富中国建筑理念
   作为岭南建筑学界旗帜性人物,何镜堂院士在中国馆的设计中,渗透进了岭南建筑设计的精髓。中国馆内设计分离国家馆和地方馆,就用到了岭南建筑时常见的对流“拔风”技术。吴志强介绍,来到中国馆,夏天感受到凉风习习,冬天有一缕阳光照到背上。中国馆所表现出来的高超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当代建筑的水准,是中国这个时代的建筑标志;也正是因为中国馆,岭南建筑得以进入中国当代建筑的创作主流。他建议大家一定要现场参观中国馆,“绝对超过书上的所有图片!” 
    柴裴义表示,华工建筑设计团队创作了一大批精品,为中国建筑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馆完全可以载入中国建筑史册。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何镜堂颇为感慨:“中国馆是一个历史性的设计,我要感谢国家和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一连说了6个“感谢”,并特别提到自己的师长和学生。“我热爱建筑,太热爱了!因为我是团队的领头人,所有的荣誉都集中到我身上,但是成绩是团队的,是大家的,是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
    中国馆的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教学和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作思想,体现在大量的建筑创作作品中。他主持设计了100多项重大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奖。他主持设计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鸦片战争海战馆、深圳科学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都是赫赫有名,掷地有声的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