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黄伟国教授:刚致荧光变色分子探针
报告题目:刚致荧光变色分子探针
报 告 人:黄伟国 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邀 请 人:赵祖金 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26日(周三)下午3:30-5:00
报告地点:北区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501会议室
报告摘要:
刚致变色荧光探针是一类荧光随着微环境刚性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材料,在传感检测、信息安全、细胞成像及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已成为荧光探针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荧光探针,刚致变色荧光探针的发展却远远滞后,应用严重受限,主要原因是其荧光发射随基质刚性增强无一例外地发生蓝移,在信号识别和量化输出、穿透深度以及灵敏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人创制了“主动响应”型刚致变色荧光分子,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刚致变色分子固有局限性及性能瓶颈。这类分子的荧光发射随基质刚性增强而明显红移(> 200 nm),并实现了从蓝色到红色的全色系荧光发射精准调控。基于此,建立了高分子材料刚性与分子探针荧光信号的对应关系,开发了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可“看见”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基于聚合物自由体积变化的高端光学信息加密和防伪技术,创制了安全性超越传统荧光油墨的信息安全材料,构建了基于“多米诺链式反应”敏感机制的化学传感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刚致变色荧光分子的应用范围。
报告人简介:

黄伟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2011年至2017年先后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阿莫斯特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在美国CIDRA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201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担任课题组长。获2018年国家级引才计划青年项目、2018年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2021年福建省“杰出青年”。任《应用化学》及《Moore and More》青年编委。研究工作致力于高分子光电信息安全材料与化学传感。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Commun.,和Sci. Adv.等SCI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专利15项,美国专利3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