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峰教授:手性超分子螺旋聚合材料
报告题目:手性超分子螺旋聚合材料
报 告 人:汪 峰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邀 请 人:李 远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25日(周二)上午11:00-12:00
报告地点:北区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W301会议室
报告摘要:
手性有机功能材料在三维显示、信息技术和能源转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手性基元与功能基元之间的耦合效率较低,其手性光学效应往往较为薄弱。如何通过多尺度结构调控策略增强手性功能体系的光学活性,已成为提升材料整体性能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核心挑战,我们聚焦于手性功能体系的螺旋化组装,并围绕超分子螺旋聚合材料与光场相互作用的高效耦合与调控机制开展研究:(І) 提出了“氢键介导协同组装”与“共轭激子耦合”相结合的调控策略,成功构建了具有长程结构的超分子螺旋聚合材料,实现了手性传递效率的显著提升;(ІІ) 通过调控分子参数以影响非共价结合模式,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先进光谱表征,系统阐释了超分子体系中手性传递与放大的调控机制,从而实现对手性螺旋精细结构的精准控制;(ІІІ) 借助材料优异的手性光学特性,并通过加工条件优化与界面工程改进,开发了具有高效手性光电转换性能的偏振探测器件,突破了传统器件在光学活性不足及功能集成受限方面的技术瓶颈,为手性光功能材料的化学创制与功能集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报告人简介:

汪峰 教授,博导。2003年在合肥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黄飞鹤教授),2009年至2011年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 E. W. Meijer教授)。2012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作。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可控超分子聚合与功能超分子材料创制。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Synthesi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20), 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 获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2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