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夏志国教授团队:双蓝宝石夹层荧光玻璃复合薄膜(PiGF)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激光投影显示中的应用
激光投影显示技术(LPDT)作为下一代显示系统,因超广色域与高稳定性成为核心方向,荧光转换激光二极管(pc-LD)技术是其主流工业路径。但当前 LPDT 面临三大瓶颈:商用荧光材料发射半峰宽超 60 nm,色纯度不足;高功率激光激发易致热积累,引发荧光材料猝灭与封装失效;静态散热无法将温度控制在 200 ℃以下。此外,窄带发射荧光粉(β-SiAlON:Eu、KSF:Mn)集成时,易出现晶粒异常生长、相分解等问题,传统单蓝宝石 PiGF 在高功率下存在热瓶颈。
夏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双蓝宝石夹层 PiGF 设计,通过 450 ℃、60 s 快速热压烧结制备β-SiAlON:Eu/KSF:Mn 基荧光玻璃复合膜。该结构构建双向传热通道,结合荧光轮旋转动态散热,在14 W·mm-2激光下温度稳定于 60 ℃;绿光 PiGF 内量子效率 96.1%、最大光通量 3765 lm,红光 PiGF 内量子效率 94.4%、最大光通量 1365 lm,性能优于现有材料;按 2:6 比例集成荧光轮,450 nm 激光激发下产生白光,色域覆盖 125% Rec.709 标准,为高亮度 LPDT 提供解决方案。
本研究选用低玻璃转变温度的玻璃基质,将荧光粉与玻璃粉末制成浆料,涂覆于蓝宝石基底并覆盖另一蓝宝石,经快速热压烧结形成“Sapphire@PiGF@Sapphire” 结构。
图1. PiGF的制备过程和工艺
该工艺抑制荧光体与玻璃间的化学侵蚀作用,保障晶体完整性。XRD 与PL 测试表明,PiGF 保留磷光体特征晶相,β-SiAlON:Eu-PiGF 在 540 nm(FWHM≈55 nm)、KSF:Mn-PiGF 在 631 nm(FWHM<10 nm)发光,适配蓝光 LD。
图2. PiGF的发光性能
热管理实验显示,双夹层 + 旋转构型散热效率显著优于单基底与静态构型。
图3. PiGF的热管理实验
激光测试验证其高光学性能,集成磷光轮实现宽色域白光,满足激光投影显示需求。
图4. PiGF的激光性能测试
图5. PiGF的激光投影显示
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ing High Efficiencyand Thermal Reliability Photoluminescence in Double-Sapphire-SandwichedPhosphor-in-Glass Film for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s”为题发表在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上,其中通讯作者为夏志国教授。第一作者为邝宇航硕士生、孙永胜博士生、陈炜彬博士后(共同第一)。该研究工作得到以下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No. 524252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2024ZYGXZR00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