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 2021年第5期(总第73期)

2022-03-02 1569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21年第5期(总第73期20220228).pdf


摘要: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本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於光院士简介:

马於光教授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热激子”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高分子材料新方向。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其所在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四期发光明师讲堂

1112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四期“发光明师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为师生作主题为“从‘何为基础研究’谈起”的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由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主持,马於光教授对吴奇院士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吴奇院士在特殊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和组装以及高分子凝胶等方面的研究和主要成就,并为吴奇院士颁发“发光明师讲堂”纪念品。

在报告中,吴奇院士首先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定义出发,以高分子化学物理的研究为例子,探讨了基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分类,研究分定量的小知识和普适性大知识。

接着,吴奇院士结合自己早年的科研经历,勉励科研人员在科研中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并介绍了其团队在高分子溶液新物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指出定量普适的研究的重要意义。深入解读了科学研究中关于“问题”、“疑问”与“询问”的区别,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找到并解决重要的问题。

最后,吴奇院士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寻找重要问题过程时,发现在食品科学和加工问题中,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土豆主食化等研究方向的经历。

吴奇院士丰富的研究成果和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在场的师生笑声不断、赞叹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出在此次报告中收获颇丰。与会师生针对报告中各自关心的学术问题积极提问,吴奇院士认真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并寄语同学们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要开展品判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吴奇院士简介:

吴奇: 化学博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 学伟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和物理荣誉讲座教授。1982 年于中国科技 大学化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鹏年教授。1987 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 研究员至 1989 年。1989-1992 年在德国 BASF 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 Fellow,在 Dieter Horn 博士的指导下同 Wolfgang Schrof 博士合作一年; 后获永久雇用,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分散体系组激光光散射实 验室主管。1992 年辞去 BASF 永久职位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 (Lecturer)、教授 (Reader, 1996;越过高级讲师一级)、化学讲座教授 (Professor of Chemistry, 1999)和伟伦化学讲座教授 (2010-2020)1995 年受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并与 1996 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母校建立了其第二个实 验室。鉴于其对深入理解溶液中大分子链的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奇教授分别于 1999 2003 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 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研究主要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 来回答一些与大分子,生物以及胶体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分子药物非病毒载 体的设计与研发;与神经退化型疾病有关的蛋白聚集的初始成核过程;功能性大分子的 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网络的动力学与结构;以及难解和特殊高分子 的分子特性。他最近的研究兴趣已经主要地移向食品科学与加工。尤其是大豆蛋白和其 它植物大分子的精深加工。研究详情请见: http://chiwu.chem.cuhk.edu.hk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五期发光明师讲堂

1129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五期“发光明师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教授,为师生作主题为“人文化成”的报告。

此次报告由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院士主持,曹镛院士对周其凤院士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周其凤院士的求学经历及学术研究。

在报告中,周其凤院士首先介绍其在IUPAC期间的工作情况及IUPAC命名法原则。

接着,周其凤院士从《周易》贲挂彖辞和楼宇烈先生对“人文化成”的解释出发,向师生阐述人文素养与化学学习的关系。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结合自己早年的科研经历,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的命题。

最后,周其凤院士提出结论:“化学可以成就人文”,把化学与人文割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而轻视化学教育的政策则是不明智的。

周其凤院士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在场的师生笑声不断,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报告中收获颇丰。在场师生针对报告中各自关心的问题积极提问,周其凤院士认真回答了师生的问题。报告结束后,曹镛院士为周其凤院士颁发“发光明师讲堂”纪念品。

周其凤院士简介:

周其凤(194711月生)男, 湖南省浏阳人。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32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35月起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1990年被聘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016月至2004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20047月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200811-2013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2013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5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副主席即候任主席,2018年接任主席职务,成为该组织成立一百年以来第一位担任主席的中国人。

周其凤教授2020年从北京大学退休。

周其凤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在液晶高分子方面,周其凤创造性地提出了Mesogen-Jacketed Liquid Polymer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的科学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证明。最先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使亚稳态液晶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液晶高分子两个原理;并发现了迄今认为是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液晶高分子等。

 

 

广东省科技厅吴世文副厅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

1123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厅吴世文副厅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陪同调研。

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为吴世文一行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及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吴世文一行参观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厅,马於光教授向吴世文一行详细介绍了有机光伏电池、柔性OLED显示、热激子蓝光材料、高性能单频光纤激光等研究成果的研究背景、材料特点及应用。吴世文一行对实验室取得的原创性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随后,吴世文一行参观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超净室、超快光学平台、小角度x射线散射式等仪器测试平台。

 

 


圣丰集团江南董事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

1214日下午,圣丰集团江南董事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陪同调研。

实验室副主任黄飞教授为江南一行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及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重点介绍了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背景及其影响。

江南一行参观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厅,黄飞教授向江南一行介绍了指纹快速显现试剂、毒品检测试剂盒、高性能单频光纤激光、柔性OLED显示等研究成果的研究背景、材料特点及应用。江南一行对实验室取得的原创性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实验室召开2021年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会暨实验室安全工作动员会

为贯彻学习2021年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实验室安全稳定工作,实验室于1111日下午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动员大会。实验室副主任陈炤,实验室技术团队人员以及各实验室安全联系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梁立老师主持。

陈炤副主任传达2021年学校安全会议精神,重点解读了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并介绍了实验室的相应举措。她强调安全稳定是头等大事,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

梁立老师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架构,初步部署了实验室安全联系人的工作职责。解读了实验室检查对照表,并重点指出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他指出实验室安全工作重点在预防,做好自查,未巡先改;要点在整改,落到实处,消除隐患。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疏散及灭火演练

为增强实验室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应急逃生能力和扑灭初起火灾技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1119日下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疏散及灭火演练。实验中心主任傅伟文、材料学院安全员张文强以及实验室师生约200人参加了此次演练。

19日下午430,警铃拉响,实验室内所有师生反应迅速,安静、有序地到达实验室大楼前的广场位置。在广场前,首先由实验室梁老师向师生介绍此次演练的重要性,并重点强调电动车停放及充电注意事项。接着,由学校物业管理人员为实验室师生详细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了灭火的标准动作。在保卫人员和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们纷纷动手,进行灭火实战演练。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意识,对初起火灾的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积累了应急处理经验,为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工作加上了一道防护墙。

“光电学术讲座”第四十九讲开讲

1126日(星期五)下午1500,“光电学术讲座”第四十九讲在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N308开讲。本次讲座由实验室段春辉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冯光雪教授、庞舒婷博士后分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冯光雪教授作题为“与Jablonski Diagram共舞 - 有机光电材料的生物应用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冯光雪教授向师生介绍如何在雅布伦斯基图(Jablonski diagram)指导下设计和优化有机光电材料的各种能量利用途径,从而实现更优越的光诊疗生物医学应用。首先以荧光为例,从分子设计(电子推拉体系、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空间位阻等)和纳米工程(颗粒尺寸、J-聚集体、超分子组装等)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有机发光聚集体的光学性能的优化。进而从给体-受体选择、共轭长度调控、光致电子转移、π-π堆积效应等角度系统参数阐述了如何通过抑制其他能量跃迁途径从而实现对其热失活途径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显著提高光热治疗和光声成像的效果。冯光雪教授还从提高活性氧产生效率和调控活性氧类型两个方面讨论提高光动力治疗的策略。

庞舒婷博士后作题为“新型硼氮材料在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庞舒婷博士后向师生重点介绍其课题组在硼氮有机光伏材料设计合成以及器件应用方面的工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进展介绍

. 发现室温有机磁性半导体,为发展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开辟新方向

.通过“电子隔离”策略制备稳定的自由基多孔聚合物

11-12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国重室访问交流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