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实验室两位博士后获选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2022-07-06 1585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发布了《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的通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位流动站博士后入选,分别是黄雄健、尹家福,入选学科均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位博士后的合作导师分别是实验室固定成员张勤远教授、殷盼超教授。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度,全国共有400人获选“博新计划”,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2022年度获选者简介

黄雄健,男,出生于19922月,20216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导师为董国平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于20217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张勤远教授)。黄博士主要致力于光功能量子点掺杂玻璃与光纤、光与透明物质相互作用等研究,以第一/通信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ACS Nano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16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曾获“2020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 2021年广东省优秀学生、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获得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青年基金、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资助


个人获选感言:进入博士后阶段,既要独立开展科研,并且要带领一支高效的科研小组。与博士生阶段“单打独斗”不同,协调好团队成员才能凝聚一股更强大的科研力量。万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踏踏实实每天思考与计划,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才能迸发出突破性的发现。因此,我不断告诫自己保持仰望星空的思维模式,并且脚踏实地地做每一件事。在反复的自我质疑跟有计划的探索下,希望能在领域内做出更大的突破,不负韶华。

 

尹家福,男,19937月生。202112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博士导师为殷盼超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于20221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殷盼超教授)。尹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致力于分子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精准构建及其多级结构动力学研究;博士后期间,他把研究重心集中在基于先进光源的杂化软物质动力学研究,依托散射方法系统解析复合材料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行为机制,进而促进材料研发,缩短材料研发周期。目前,尹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Macro LettersChemistry An-Asian Journal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202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个人获选感言:博士毕业之后,选择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是自己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相比于博士阶段,个人认为博士后期间的经历更为重要。在此期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的见解,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博士后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如何由一名学生的角色蜕变成为一位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仍然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合作导师简介

张勤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稀土光功能材料、玻璃光纤与器件研究。研究工作在Prog. Mater. Sci.Mater. Sci. Eng. R: ReportsAdv. Sci.Appl. Phys. Lett.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SCI他引5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 明专利20余项. 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完成人)、国家技术 发明二等奖(第3完成人)等奖励。承担与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09年获首届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现在读博士生 7人、在读硕士生4人,已毕业博士生10人、已毕业硕士生16人,其 中10余人通过国家公派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德国耶拿大学、荷兰乌德勒支大 学、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 学等联合培养学习1-2年。

殷盼超,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于2009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得美国里海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同年荣获以中子散射领域诺奖得主冠名的Clifford Shull Fellow职位加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独立研究。2017年加盟华南理工大学,并任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复杂材料体系的制备-结构-性能相关性中的微观机制和理论基础研究,指导质子导体、气体分离膜以及防爆防冲击材料的研发。曾入选国家四青项目、Clifford Shull Fellowship“2017福布斯中国3030岁以下精英榜以及2021年度Arthur E. Martell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Prize,并受邀在国际小角散射大会做大会报告、金属氧化物团簇科学国际前沿研讨会做主旨报告。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独立工作后以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Adv. Funct. Mater.Chem. Sci.J. Phys. Chem. Lett.Macromolecules等领域内杂志以及CCS Chem.Nano Res.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8项(含PCT专利2项),取得散射数据和介电数据拟合软件等软件著作权2项。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