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21年第3期 (总第71期)

2021-06-10 2930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21年第3期(总第71期20210610).pdf

摘要:

实验室一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20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华南理工大学共有28项成果获奖。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与光电学院张勤远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玻璃相图结构模型及高增益玻璃光纤”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据悉,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颁奖17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125项。

附:张勤远教授团队主持获得一等奖项目简介

玻璃相图结构模型及高增益玻璃光纤

单频激光具有激光线宽非常狭窄、相干特性极其优异等优点,是超高精度和超远距离激光雷达、精密传感及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等战略新兴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高增益光纤是单频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工作介质和关键科学难题。本成果首次提出了玻璃相图结构模型,揭示了玻璃成分-结构-性质的内在关联;发现了红外量子剪裁多光子过程,阐明了稀土离子高效发光和调控机制;研制了高增益光纤与单频光纤激光器。相关成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三部,并已应用于某大功率激光系统等工程。

实验室董国平教授团队一项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2021425日,首届光学前沿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杭州市举行。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董国平教授课题组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的成果 “Reversible 3D laser printing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inside a transparent medium”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该项研究基于钙钛矿材料本征的离子晶体结构和其较低的形成能,利用飞秒激光辐照和热处理实现了钙钛矿量子点在透明玻璃内部任意位置的可控生长,并实现了利用飞秒激光和热处理操控钙钛矿量子点在玻璃基质中的可逆发光性能,拓展了量子点在三维显示、信息防伪以及可擦重写信息存储领域的潜在应用。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光学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以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这一奖项备受业界认可,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本年度评选活动经过首轮推荐、初评、终评三个环节,48位评审专家综合考虑候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最终入选的光学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赵刚副局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

520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赵刚副局长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为赵刚一行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及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随后,赵刚一行参观了成果展示室。在成果展示室,马於光主任向赵刚副局长一行详细介绍了柔性AMOLED显示屏、OLED护眼台灯、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的等研究成果的研究背景及材料特点。宁洪龙研究员向赵刚副局长一行详细介绍了新型氧化物材料、氧化物TFT背板的研究背景及应用。最后胡蓉博士向赵刚副局长一行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的生物应用。赵刚副局长一行对实验室取得的原创性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广西师范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

58日上午,广西师范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一行来实验室参观,调研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为苏桂发一行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及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苏桂发一行参观了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超净室、超快光学平台。苏桂发副校长对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今后将与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学习交流的强烈愿望。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二期发光明师讲堂

511日下午1600,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二期发光明师讲堂,邀请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俞祝良教授,为师生做主题为深度学习原理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由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主持,马於光教授对俞祝良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俞祝良教授的成就荣誉。

在报告中,俞祝良教授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出发,向师生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数学概念及发展要素,并详细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应用。与会师生针对报告中各自关心的学术问题积极提问,俞祝良教授耐心地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为俞祝良教授颁发“发光明师讲堂”纪念品。

 

“光电学术讲座”第四十七讲开讲

528日(星期五)下午 1500,“光电学术讲座”第四十七讲在线上开讲。山东大学高珂教授、实验室李锦诗博士分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高珂教授作题为“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多维尺度形貌”的报告。在报告中,高珂教授从一系列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展开;重点介绍多维尺度形貌在有机太阳电池中的验证,及对器件优化的指导与广泛应用。聚集基于非平衡态相图的普适性理论模型,通过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用于理解OPV中的形貌演变过程,为深入理解有机太阳电池中形貌生成过程与器件优化提供理论支撑。高珂教授还在报告中与师生们分享他的个人成长经历。

李锦诗博士作题为“折叠型空间共轭分子的电输运性质和机制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李锦诗博士从测试方法原理入手,介绍其课题组新搭建的单分子电导测试平台,并以折叠型空间共轭分子为例,介绍分子电输运的性质及其多通道电输运机制,提出对单分子输运调控的新策略,讨论低维、介观层面的分子性质与材料宏观性质的相关性,以此展望对宏观材料性质的理解和高性能材料的设计。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进展介绍

.基于合金电极辅助调控载流子输运行为的策略实现高迁移率增强型TFT制备

.新兴晶体多孔材料的杂化:合成维度和电化学储能应用


5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国重室访问交流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

欢迎关注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