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五期“发光明师讲堂”
11月29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五期“发光明师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教授,为师生作主题为“人文化成”的报告。
此次报告由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院士主持,曹镛院士对周其凤院士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周其凤院士的求学经历及学术研究。
在报告中,周其凤院士首先介绍其在IUPAC期间的工作情况及IUPAC命名法原则。
周其凤院士作报告
接着,周其凤院士从《周易》贲挂彖辞和楼宇烈先生对“人文化成”的解释出发,向师生阐述人文素养与化学学习的关系。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结合自己早年的科研经历,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的命题。
最后,周其凤院士提出结论:“化学可以成就人文”,把化学与人文割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而轻视化学教育的政策则是不明智的。
周其凤院士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在场的师生笑声不断,大家纷纷表示在此次报告中收获颇丰。在场师生针对报告中各自关心的问题积极提问,周其凤院士认真回答了师生的问题。报告结束后,曹镛院士为周其凤院士颁发“发光明师讲堂”纪念品。
曹镛院士为周其凤院士颁发纪念品
周其凤院士简介:
周其凤(1947年11月生)男, 湖南省浏阳人。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3年2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5月起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1990年被聘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2004年7月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2008年11月-2013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5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副主席即候任主席,2018年接任主席职务,成为该组织成立一百年以来第一位担任主席的中国人。
周其凤教授2020年从北京大学退休。
周其凤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在液晶高分子方面,周其凤创造性地提出了Mesogen-Jacketed Liquid Polymer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的科学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证明。最先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使亚稳态液晶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液晶高分子两个原理;并发现了迄今认为是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液晶高分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