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四期“发光明师讲堂”

2021-11-19 460

1112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四期“发光明师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为师生作主题为“从‘何为基础研究’谈起”的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由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主持,马於光教授对吴奇院士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吴奇院士在特殊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和组装以及高分子凝胶等方面的研究和主要成就,并为吴奇院士颁发“发光明师讲堂”纪念品。

马於光教授为吴奇院士颁发纪念品

在报告中,吴奇院士首先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定义出发,以高分子化学物理的研究为例子,探讨了基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分类,研究分定量的小知识和普适性大知识。

接着,吴奇院士结合自己早年的科研经历,勉励科研人员在科研中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并介绍了其团队在高分子溶液新物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指出定量普适的研究的重要意义。深入解读了科学研究中关于“问题”、“疑问”与“询问”的区别,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找到并解决重要的问题。

最后,吴奇院士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寻找重要问题过程时,发现在食品科学和加工问题中,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土豆主食化等研究方向的经历。

吴奇院士作报告

吴奇院士丰富的研究成果和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在场的师生笑声不断、赞叹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出在此次报告中收获颇丰。与会师生针对报告中各自关心的学术问题积极提问,吴奇院士认真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并寄语同学们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要开展品判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吴奇院士简介:

吴奇: 化学博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 学伟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和物理荣誉讲座教授。1982 年于中国科技 大学化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 鹏年教授。1987 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 研究员至 1989 年。1989-1992 年在德国 BASF 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 Fellow,在 Dieter Horn 博士的指导下同 Wolfgang Schrof 博士合作一年; 后获永久雇用,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分散体系组激光光散射实 验室主管。1992 年辞去 BASF 永久职位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 (Lecturer)、教授 (Reader, 1996;越过高级讲师一级)、化学讲座教授 (Professor of Chemistry, 1999)和伟伦化学讲座教授 (2010-2020)。1995 年受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并与 1996 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母校建立了其第二个实 验室。鉴于其对深入理解溶液中大分子链的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奇教授分别于 1999 和 2003 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 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研究主要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 来回答一些与大分子,生物以及胶体有关的重要问题。”其中包括,分子药物非病毒载 体的设计与研发;与神经退化型疾病有关的蛋白聚集的初始成核过程;功能性大分子的 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网络的动力学与结构;以及难解和特殊高分子 的分子特性。他最近的研究兴趣已经主要地移向食品科学与加工。尤其是大豆蛋白和其 它植物大分子的精深加工。研究详情请见: http://chiwu.chem.cuhk.edu.hk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

欢迎关注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