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学术讲座的通知
主讲人:支志明 院士
题目:Phosphorescent planar metal complexes and self-assembled functional polymers
时间:2012年3月23日 下午3:00
地点:光电楼大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支志明教授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0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化学系Dr. Hui Wai Haan讲座教授。支志明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港澳地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系当时最为年轻的院士之一。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支院士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基础研究,在无机和有机金属合成、高价金属配体多重键配合物、发光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光诱导电子和原子转移反应、不对称烯烃环氧化和碳氢键氢氧化的金属催化有机氧化反应、生物系统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分子装置和DNA识别中的发光材料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无机光化学领域,对多核化合物中电子转移和原子转移化学有重要创新成果,被Cotton教授的教科书等所采用。在氧化反应和催化机理方面,特别是对高价Ru-OXO体系的研究开辟了有机氧化反应的新领域。在生物无机化学方面,对高驱动力电荷转移反应和固氮活化机理提出了独到的新见解。
支教授带领香港无机化学和光化学研究成为世界卓越领域,另人信服地说明无机化学和合成化学在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物理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支教授并大力推动香港发展化学生物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陈滋新教授共同主持的香港药物开发和合成分子科技研究院,被确认为「卓越研究领域」,获得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4800万港元资助。支教授实验室发现了多个具有高抗癌活性的金配合物,较顺铂的抗癌活性高出百倍,并能够战胜对多种药物(包括顺铂药物)具有抗药性的癌细胞。
支院士在美国化学会志 (J. Am. Chem. Soc.)、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 等高SCI影响因子杂志发表论文620多篇,论文共被引用超过6000次,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支教授是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之一,根据 ISI Web of Knowledge 统计,1996-2006 年间支教授在世界化学家中排名第135 位,是世界上前0.02%的化学家,多次于国际权威化学会议包括IUPAC 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支教授 2003 年获得亚洲化学联合会Foundation Lectureship;2005年接受国际著名杂志“Chem. Comm.”专访;2006 年获Pfizer Lectureship、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Seaborg Lectureship 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2006年荣获连续空缺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