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作简报2016年第8期(总第36期)

2016-12-06 204

点击下载: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6年第8期(总第36期)

摘要:

华南理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6人入选2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11‍‍月16日,汤森路透公布了2016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共有183位科研人员入选,其中136人来自中国内地。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人(7人次)入选2个ESI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其中曹镛、叶轩立、吴宏滨、黄飞、马东阁等5人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入选材料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数量位居材料科学领域全国高校首位。此外,唐本忠同时入选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领域(华南理工大学为唐本忠院士的Secondary Affiliation)。华南理工大学以第一单位入选2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在内地高校排名第4位。

据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已经连续发布了三年,2016年的这份名单在ESI的21个学科领域中甄选出3000多位科研人员,这些科研人员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数量最多。该名单的甄选,是由文献计量学专家利用全球领先的科研绩效分析平台In Cites TM中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并基于学术研究平台——Web of Science TM中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引文数据制定的独特的科研绩效度量指标和科学发展趋势数据得出。成为“高被引科学家”,表明该科学家及其团队在其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内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11月3日上午,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总结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袁宝成主持会议。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副校长章熙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出席了会议并向省领导介绍了实验室成果。

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介绍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相关情况。朱小丹对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对省级实验室体系建设、筹建国家实验室,启动广东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倍增计划,省重点实验室“提质培优”以及健全科技成果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聚集诱导发光法拉第讨论会

11月18日—20日,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法拉第论坛(Faraday Discussions, FD)—聚集诱导发光专题(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唐本忠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约100名科研工作者参加。

18日下午,在唐本忠院士欢迎致辞和主题介绍后,法拉第论坛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张德清教授为大家进行了开幕演讲,介绍了AIE的机理和应用,总结了各个应用方向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思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田禾院士、日本高分子学会会长、东京大学的Yoshiki Chujo教授、意大利比萨大学的Andrea Pucci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Eric Rivard教授、吉林大学的田文晶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朱明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马於光教授和吴水珠教授等邀请报告人以及18位口头报告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以及墙报展讲环节,参会者与报告人从细节上对每篇研究论文的实验方法、数据结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也从宏观上对AIE的概念、作用和前景展开激烈的讨论。在20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刘斌教授为本次会议献上总结演讲,她回顾了AIE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成果,表达了对这一领域发展前景的无限期望,极大地鼓舞了与会人员从事AIE研究与开发的热情。会议最后,唐本忠院士向本次会议的与会人员、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志愿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相约2017年6月18-23日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三届国际AIE学术讨论会上相见。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顶尖学术论坛,法拉第论坛以充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为特色,为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AIE近年来是国际前沿的热门研究领域,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次法拉第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促进领域内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而且极大推动了华南理工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显示度。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11月19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范滇元等12名技术咨询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章熙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负责人一行,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华南理工材料学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章熙春介绍了学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随后,章熙春为姜德生院士、范滇元院士等12名专家颁发了技术咨询专家聘书。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负责人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基本情况、2016年度项目部署情况、重点专项管理方案、流程以及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等作了详细介绍。

技术咨询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及各课题的汇报。专家们就汇报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项目实施方案、课题难点、风险控制、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专项主管最后指出,项目咨询专家组是项目组的宝贵财富和智库,对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全程审查把关,项目组应高度重视专家意见,与专家组共同推进项目的高水平实施。

 附:“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简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负责人为杨中民教授。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宏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12家单位共同承担。总经费16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经费4500万元。项目基于对高光束质量万瓦级光纤激光国产化的迫切需求,围绕构建大功率光纤激光的关键核心光纤材料与元件、高质量激光泵源和高性能单频激光种子源等开展研究,将突破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11月20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项目启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余其俊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黄维、曹镛,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学校材料学院以及科技处相关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余其俊对学校承担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情况作了介绍,随后为欧阳钟灿院士等技术咨询专家颁发了聘书。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负责人介绍了重点专项的基本情况。

技术咨询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及各课题组汇报,对项目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黄维院士指出,“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项目组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却有很高的境界,使我们看到了新型显示新一代人的崛起,相信4年后项目研究会有巨大进展。欧阳钟灿院士鼓励项目组在新一代发光材料内在机制机理上实现突破,同时做好与工业界对接的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研究成果产业化。曹镛院士等技术咨询专家纷纷为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附:“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项目简介

“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负责人为苏仕健教授。项目联合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等13家单位共同承担,合同总经费3000万元。项目致力于开发并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有机发光材料/主体材料体系,使发光效率和寿命达到实用化水平,掌握新一代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机制、构效关系、激发态过程及其调控规律,实现显示器件的优化设计、集成和可控制备。该项目得以立项符合了国家在OLED产业布局的迫切要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证我国在新一轮显示技术转型升级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项目实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新型显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进展介绍

1.利用平面pn异质结作为发光或者敏化中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苏仕健课题组)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已经在显示电子产品上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如小尺寸的手机、穿戴设备以及大尺寸的电视等。为了兼顾高的器件效率和较长的工作寿命,目前主流的OLED技术在材料方面主要选用“蓝色荧光+黄/绿/红磷光”发光材料的方案。由于磷光材料中含有稀有金属,价格通常较为昂贵,但其所制备的发光器件可以达到100%的内量子效率。传统荧光材料价格较为便宜,但是器件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最大只能达到25%。为了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使器件能够实现高的转换效率,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高性能纯有机全荧光发光材料。最近几年,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纯有机全荧光发光材料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外量子效率上,利用全有机的TADF发光材料的OLED器件已经可以实现与磷光OLED相比拟的效率。然而,该类型器件往往具有较大的驱动电压,造成了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由外量子效率和驱动电压决定)仍明显低于同类光色的磷光OLED器件。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仕健教授研究组陈东成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平面pn异质结作为激子生成中心从而实现同时兼备高的外量子效率以及低驱动电压的纯有机OLED的思路。一方面,该平面pn异质结可以直接作为发光中心,实现高性能的平面pn异质结型OLED(pn-OLED,见图1a);利用该思路,该课题组前期工作已经实现了外量子效率超过12%、驱动电压低至接近理论极限的pn-OLED(Chen, D. C.,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28(2): 239-244)。另一方面,利用该平面pn异质结作为激子生成中心,敏化传统荧光或者TADF型发光材料发光,亦可以实现高外量子效率、低驱动电压的OLED(器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b)。利用这些思路,该研究组进一步开发了新型的平面pn异质结体系(DAcB/TmPyTZ,图1c),使得其制备的新型pn-OLED器件外量子效率接近10%,同时具备较纯的发光颜色和低驱动电压;更重要的是,利用新发展的平面pn异质结(TXFCz/TmPyTZ, 图1c)作为敏化中心及该小组自主研发的TADF材料ACRDSO2作为能量捕获的发光单元,该课题组实现了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5 lm/W及70 lm/W的全有机绿光及黄光OLED器件。这些研究工作为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的低成本、全有机OLED器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为业内从经典pn结理论的角度研究有机半导体独特的光电特性特别是电致发光特性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相关成果以《Modulation of Exciton Generation in Organic Active Planar pn Heterojunction: Toward Low Driving Voltage and High-Efficiency OLEDs Employing Conventional an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t Emitter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 Mater. 2016, 28, 6758, DOI: 10.1002/adma.201600612)上,作者为陈东成 , 刘坤坤, 甘霖, 刘明 , 高阔, 谢高瞻, 马於光, 曹镛, 苏仕健*。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的资助。

10月份境内外学者来国重室访问交流情况

36期表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