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3年第9期)(总第十三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
(2013年第9期)(总第十三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3年第9期)(总第十三期) 完整版:
摘要: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全国优秀实验室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部关于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的通知》(国科发基[2013]650号,2013年11月13日),2013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组于3月2~3日对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组听取了实验室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报告,通过材料核查、实验室参观、人员访谈等,对同组实验室进行了排名,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小组排名第一。5月15日,对现场评估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进行复评。复评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质疑、讨论,以记名方式为实验室打分,形成最终评估结果。
本年度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竞争激烈,共有22个重点实验室参评,最终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16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1个实验室被要求限期整改。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全面检查和了解实验室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科技部每五年对实验室评估一次,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是对所评估学科领域的一次全面检查。评估主要对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以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为主要指标。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类,连续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通过主管部门向科技部申请免参加一次评估,其结果视为“良好”;连续三次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实验室可申请免参加一次评估,其结果视为“优秀”。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其他申请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视为放弃“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格。
实验室新增1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实验室资助举办第二届国际长余辉与光激励荧光粉大会 新型显示技术研讨会在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实验室新增1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近日,201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杨中民教授榜上有名。目前,实验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总数增至7人,其中2011-2013年共获批5位。
附: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简介
杨中民,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多年来致力于稀土离子掺杂多组分玻璃光纤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00多篇,他引80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2010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所研制的单频光纤激光器获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以及2010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
近日,直属高校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正式公布。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马於光教授。
附: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简历
马於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共轭半导体发光材料设计合成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研究电致磷光材料与器件新思路,发明了电聚合制备彩色大面积OLED薄膜新方法。发表论文240 余篇,他引2500余次,2009年领衔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11月17日至21日,在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资助下,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长余辉与光激励荧光粉大会成功召开。
来自14个国家与地区的20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实验室邱建荣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张勤远教授为共同主席,彭明营教授兼任共同主席与大会秘书,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材料学院院长彭俊彪教授代表华南理工大学致欢迎词。
会议围绕新波段长余辉与光激励荧光粉的合成与开发、缺陷与结构表征、动态能量传递过程、电子捕获与释放模型及其模拟、长余辉与光激励荧光粉应用譬如生物成像,癌症光疗等、以及纳米材料发光等主题展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做了相关报告,报告充分展示了长余辉及光激励发光材料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前沿研究动态,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
10月30日,新型显示技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大楼召开。广东省科技厅龚国平副厅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材料处徐禄平处长、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处马卫华处长、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彭俊彪教授和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对当前广东省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印刷显示和电子纸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研讨,为广东如何参与到国家新材料研发和工程化专项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