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3年第5期)(总第九期)

2013-06-28 406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


(2013年第5期)(总第九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13年第5期)(总第九期)完整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第九期).doc


摘要:


实验室黄飞教授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近日,科技部正式下发文件《科技部关于公布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3]452号),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黄飞教授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成为我国首批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对象。
据了解,科技部从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附:黄飞教授简介
黄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聚合物太阳电池、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特别是在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光电界面材料的研究开创了聚合物光电材料领域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跟进,相关成果已被成功应用至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太阳电池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等。自2004年至今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他人引用2000余次,h-因子为29,其中13篇文章入选ESI的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6项,申请4项PCT国际发明专利和2项美国专利,其中1项已授权。先后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六)以及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实验室独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聚合物OLED显示屏最新进展
6月,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独立完成单位的研究论文《全溶液加工聚合物OLED显示屏》(All-solution process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论文为华南理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继去年在Nature Photonics上发表论文后的最新科研进展。王坚教授指导的郑华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曹镛、彭俊彪、黄飞等教授及多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在“863/973”计划及学校大力支持下,经多年长期合作共同完成。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实验室首次通过湿法沉积(喷墨打印)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在大气环境中,制备可打印金属阴极的全溶液加工聚合物OLED,得到无缺陷的1.5英寸彩色显示屏。与传统的OLED制程相比,不需要高温热处理及真空沉积设备,能够大幅降低大面积OLED显示屏的制作成本,向实现辊对辊(roll-to-roll)大规模制备全印刷OLED显示屏工业化生产,迈出了极有价值的一步。这项工作是在发光材料和金属电极之间创新性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工作基础上完成的,这种水/醇溶性电子传输层能够有效地防止OLED多层器件之间的互溶,并大幅降低高功函稳定金属的电子注入势垒,从而实现了高效全印刷OLED器件。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

欢迎关注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