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第四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
(第四期)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第四期)完整版:
摘要:
诺奖得主A.J. Heeger再临华工做报告
应华工研究生院和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的邀请,受国家外专局“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园行”的项目资助, 12月18日,诺贝尔奖获得者A.J. Heeger再次莅临华工。当天,为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们作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in Organic/Polymer Electronics in Heeger’s Group”的讲座;19日,为华工师生作了题为“创新、探索和风险:诺贝尔奖的过去和未来”(Creativity, Discovery and Risk: Nobel Prizes Past and Future)的讲座。
19日报告会开始前,Heeger专程赶往“诺贝尔友谊林”,观看了自己当年手植的杜英树,看到枝繁叶茂的友谊之树,Heeger高兴地连声说道“very nice”。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镛,校长助理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余其俊和相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出席了有关活动。
实验室师生赴美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11月24至12月06日,黄飞教授、解增旗教授带领3名博士生、2名博士后,先后赴美国波士顿参加美国材料促进会2012年秋季年会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双边专题交流研讨会。
美国材料学会(MRS)已成为广为尊敬的研究学会,拥有16000多名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学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作为其会员。在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师生积极参与学术互动,了解国际同行最新研究成果,开拓科研视野。在访问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期间,受到了Alan Heeger 教授和G.Bazan教授的热忱接待,双方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对方报告了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学术交流有密切的学术交流,本次交流会是双方在近几年来的第五次专题交流会。
实验室一篇论文入选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近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国内学术论文。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志才(第一作者)、吴宏滨(通讯作者)等共同完成的论文“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Open-Circuit Voltag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and Fill Factor in Polymer Solar Cells ”被评为“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该论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2011,40(20):4636-+(2011年该刊的影响因子10.857),在2011年被引用121次。
“2011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11年SCI收录的14.36万篇我国大陆作者国际论文中筛选出的42927篇表现不俗的论文中评定选出,分布于29个学科领域,分属于66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