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报告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作者以这样一句话,揭开了故事的序幕。乡绅班内特(Bennet)有5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班内特先生的遗产由他的远房亲戚柯林斯(Collins)先生继承,5个女儿只能获得一千英镑,富裕的生活变成了奢望。于是,班内特太太变迫不及待的为她的女儿们找夫婿。当家底殷实,英俊潇洒的宾利先生(Bingley)出现在这个小镇上,班内特太太便马上将其定为自己的目标。
"Oh! my dear Mr. Bennet," as she entered the room, "we have had a most delightful evening, a most excellent ball. I wish you had been there. Jane was so admired, nothing could be like it. Everybody said how well she looked; and Mr. Bingley thought her quite beautiful, and danced with her twice! Only think of THAT, my dear; he actually danced with her twice! and she was the only creature in the room that he asked a second time. -- Chapter 3
这就是班内特太太的话语,看出她对宾利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就像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喜欢胡乱猜测,尽管她已经不是青春期少女,但是还是为了女儿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费尽心思啊。
作者在本书中描述了四段不同的婚姻。
简(Jane)是班内特夫妇的大女儿,是五个姐妹中最漂亮的一个。且性格随和,举止有礼。宾利先生对简一见钟情,简也对宾利爱慕有加。但由于简生性沉稳娴雅,害羞内向,她并没有将这种感情流露出来,使得达西先生(宾利的好朋友)误以为简对宾利毫无感情,况且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而宾利先生的姐妹则希望宾利可以迎娶达西的妹妹,从而铺平自己与达西的婚姻之路。二人各怀心思,将宾利先生绊在伦敦,使她见不到简。经过一番波折,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小说中的第一桩美满的婚姻。
(Jane: "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ought to be," said she, "sensible, good-humoured, lively; and I never saw such happy manners!-- so much ease, with such perfect good breeding!"
"I was very much flattered by his asking me to dance a second time. I did not expect such a compliment." -- Chapter 4)这不难看出一个妙龄少女在受到自己喜欢的男生邀请时的复杂、带点花痴状态的心里活动,这样的活动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
在简和宾利的故事中,二人随和开朗的性格吸引了我。简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期望,从不轻易论人是非,当她听说别人的丑态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可惜,而不是痛恨。宾利先生对所有人彬彬有礼,开朗健谈,在舞会上,他积极的跳舞和交谈,内心的思想从不被门第观念所羁绊。且对简一往情深,二人宽容随和的性格使得他们的生活和谐美满。
达西先生(Darcy)是宾利先生的好朋友,他出身名族,家产巨大,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虽不如宾利那么随和,但比宾利先生更加敏锐。举止粗俗的人,他是不屑于交谈的。不了解他的人常误以为他目中无人,很是傲慢。伊丽莎白(Elizabeth)是班内特夫妇的二女儿,她虽不如简美丽,却机敏聪慧,谈吐不俗,讨人喜爱。二人初次见面就很不愉快。
随着故事的发展,达西逐渐爱上了伊丽莎白。但他觉得伊丽莎白的母亲与妹妹举止粗俗不堪,出身卑贱,地位低下。他不肯屈尊俯就,于是将这段感情藏而不露。伊丽莎白认为达西傲慢无礼,再加上威克姆(Wickham)的中伤,对达西偏见日深,深恶痛绝。达西无法抑制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向她求婚,遭到伊丽莎白的断然拒绝和怒斥。
两人在相互的交往中加深了解,在得知达西的真实品性之后,伊丽莎白的偏见也随之冰释,并随之生出爱慕之情。误会消除,两人喜结良缘。
这是本书中一段迂回曲折,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也是贯穿本书的主线。他们的婚姻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是当时社会里典型的理想婚姻。
伊丽莎白聪慧过人,不畏世俗,不屈从于达西的姨母凯瑟琳(Catherine)夫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性格倔强,从不在任何人面前低头,她曾在凯瑟琳夫人的质问下这样回答:“最小的妹妹和最大的姐姐都有享受青春快乐的权利,因为姐姐们无法早嫁,妹妹们就不能出来社交,我认为这对妹妹们是相当苛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罕见。
达西检讨了自己过去的行为,转而对伊丽莎白的家人礼貌有加,热情关注,可见对伊丽莎白用情之深。他们婚后的生活甜蜜有趣,是本书的另一桩美好婚姻。
班内特夫妇的第五个女儿莉迪亚(Lydia),虽然年龄最小,却有些早熟。她生性放荡,胆大粗野。在军官驻扎在小镇附近时,她乐于与他们交往,享受男人殷勤的追求。她与青年军官威克姆谈情说爱,最后居然与其私奔。后经达西先生搭救在免于身败名裂。威克姆外表英俊,俨然绅士,本质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他债台高筑,曾因为钱财引诱达西小姐。他们婚后感情一落千丈,二人同床异梦,经济拮据,生活不幸,经常向他们的姐姐伊丽莎白求助。
这是简·奥斯丁笔下的一桩以美貌和情色为基础的不幸婚姻。
而书中对其他人物的刻画则是更深刻地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
柯林斯(Collins)先生是个愚蠢势力的小人,他因要继承班内特先生的财产而深感不安,想在5个姐妹中挑取一个作为自己的妻子,以此来作为补偿。他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马上向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卢卡斯(Lucas)小姐求婚。最后与卢卡斯结为夫妇。
卢卡斯小姐年满27岁,既不漂亮又没有财产,她象当时大多数女性一样,“她既不看中男人,又不看中夫妻生活,一贯只把结婚当作她自己的人生目标。”她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舒适的家。("His pride," said Miss Lucas, "does not offend ME so much as pride often does, because there is an excuse for it. One cannot wonder that so very fine a young man, with family, fortune, everything in his favour, should think highly of himself. If I may so express it, he has a RIGHT to be proud." -- Chapter 5)Lucas为达西的傲慢找借口,并且说那是他的权利,因为他很富有!充分刻画了当时普遍人们的思想是想拥有富裕的生活。也注定了她的日后生活。她最终成为了牧师住宅的主妇,两人毫无婚姻幸福可言。这是一桩“牺牲一切高尚感情,来屈就世俗利益”(she would have sacrificed every better feeling to worldly advantage -- Chapter 22)的不幸婚姻。
这四条线纠缠错杂,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她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伊丽莎白也只因为对达西的偏见,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对达西人品的贬低之言。
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Mr. Bingley was good-looking and gentlemanlike; he had a pleasant countenance, and easy, unaffected manners. -- Chapter 3)达西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宾利先生英俊得多。(but his friend Mr. Darcy soon drew the attention of the room by his fine, tall person, handsome features, noble mien, and the report which was in general circulation within five minutes after his entrance, of his having ten thousand a year. -- Chapter 3)人们是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
在我看法里我认为爱情是很美好的,两颗心的距离并不一定会因为形体的接近或分开而有所改变,青春和爱情,都是天底下最容易消逝的东西;一个女人在一生中能够被一个男人深深爱过,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或者说,一个女人在一生中错过一个深深爱她的男人,是一种怎样的遗憾?
傲慢和偏见,就属于人类弱点中最常见的两种。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异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纵,就会出毛病,伊莉沙白和达西也只是一个代表而已。而出身、财产、地位、教养、一旦沾上上流的边,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对贫穷、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财产少的人,出于人类的一种自尊心,则以偏见对抗骄傲的优越者,这自然是另一种被扭曲的傲慢。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再加上骗子威克姆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不可否认,威克姆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使得伊丽莎白完全相信了威克姆的花言巧语,可能与伊丽莎白的年纪有很大的关联,即使她是家中最具理智的女儿,毕竟年轻,对于一个人是好是坏,还只是看浅表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威克姆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蒙住双眼。
最后,最让我觉得感动的是,达西勇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可欣的是,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矛盾最终融解了。然而,设想,如果达西没有向伊丽莎白示爱意,或是在遭到拒绝和人格的侮辱后没有澄清,并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那结果又会是怎样?会是一个悲剧,也许简与宾利执着的感情也会毁于一旦,莉迪娅的轻狂举动会使贝尔特家庭蒙上羞耻的阴影,名声败坏。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呈现。因为达西用他理性的眼光看到了伊利沙白的纯真,他原谅了她。因为爱她,所以他会不顾祖母凯瑟琳的阻止,毅然选择了她。
傲慢与偏见,在书中是男女主角爱情上的障碍,但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在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事物上的绊脚石。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灵上的陷阱。所以,我认为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被蒙蔽,而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智的人,权衡金钱与地位的真正含义,而不应该让这些虚有的东西取代我们热情的生命。
读完《傲慢与偏见》,我受益匪浅。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挚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