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020-87111113
办公室副主任:020-87112625
实验室设备管理:020-87111147
科研秘书:020-87112625
组织人事秘书:020-87112841
本科生教务员:020-87111008
本科生辅导员:020-87113844
研究生辅导员:020-87113844
近日,第六届全国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研讨会暨轻工类院校院长/系主任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陈坚、王双飞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230余位学科负责人与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商轻工学科发展大计。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彭新文院长应邀率团参会,成员包括方志强副院长、轻工与食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钟林新、教育部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擘老师。会议期间,彭新文院长与多位院士、兄弟院校副校长、院长及学科负责人就轻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详细介绍了我校轻工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此外,彭院长还应邀出席了广西高峰学科建设方案论证会,为兄弟院校的学科规划建言献策。
在特邀报告环节,石碧、陈坚、王双飞三位院士围绕轻工学科前沿与人才培养作了高水平报告。四川大学石碧院士以《轻化工程专业转型升级探索》为题,探讨了传统轻化工程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方向;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在《生物制造:发展轻工产业新质生产力》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生物制造技术在推动轻工产业绿色转型与动能重塑中的核心作用;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以《面向现代造纸工业的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在造纸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中,多学科交叉融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暨南大学王志伟教授、四川大学陈意教授、北京工商大学贾焱教授、北京印刷学院齐元胜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田怀春教授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分别就包装工程教育改革、化妆品专业发展、拔尖人才培养、AI赋能课程、产教融合等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报告题目涵盖《低碳与数字化时代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双轨项目链”驱动的川大生物质创新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化妆品与香料香精专业发展的思考》、《印刷工程专业改革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视域下香精香料化妆品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方向,从绿色低碳、数字转型、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全国轻工类院校在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十五五”学科布局背景下的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轻工学院方志强副院长代表学院作了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轻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他系统介绍了我院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协同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重点分享了多项落地举措与成效。
会议期间,我院代表还积极参与分组研讨,围绕轻工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与各高校同行广泛交流,分享了我校在课程改革、虚仿实验、竞赛育人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扩大了我校轻工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本次论坛聚焦“十五五”学科规划、新质生产力赋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关键议题,为全国轻工类院校提供了高层次交流平台。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院校的协同合作,持续推进学科交叉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国轻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工智慧”与“华工力量”。
图、文:方志强
初 审:伍凤平
复 审:谭循恩
终 审:张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