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综合新闻
【解放军报客户端】特别策划——滤纸虽轻,承载防护重任
上传:2025-06-04 17:03:46  浏览量:13

王浩,华南理工大学2021届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现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某所副研究员、文职人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017年起,我国将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近年来,习主席多次出席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或致信,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新征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担当有为、奋勇争先,奏响激越昂扬的自主创新旋律。这其中,也有奋战在军事科研领域的军队文职人员身影,他们把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能打胜仗上,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突破,汇聚成奔流不息的科技洪流。                                                                                                     ——  编  者

研究领域:纸基材料

滤纸虽轻,承载防护重任

■翟佳羽  赵  聪

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某所副研究员、文职人员王浩研究防护装备。翟佳羽摄


前不久,一场沙尘暴席卷驻地,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某所的部分科研人员犯了愁——受天气影响,一些科研任务只能延期开展。但这样的恶劣天气,却让副研究员、文职人员王浩来了工作劲头。

带着好奇,笔者随王浩来到某实验室。只见他熟练调试粉尘浓度仪,现场测量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随后和课题组成员开启新型防护装备。经过测算,王浩写下结论:在相同时间内,开启防护装备后粉尘浓度下降至原来的2%,达到实验预期效果。

几年前,王浩参与调研某防护装备使用效果,结果发现该装备储存一段时间后,部分过滤装置出现过滤效率下降的情况。他们拆解了20多台防护装备,对密封垫圈、滤纸等多个关键材料及零部件进行实验分析,最终找到了原因:滤纸是纤维与树脂的结合,但水分子会悄然渗透,破坏纤维与树脂的“联盟”。为研究破解难题、更好满足实战需求,该所决定成立课题组开展技术攻关,毕业于造纸专业的王浩成为课题组负责人。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起初,他们尝试更换了数十种树脂配方,但作用不大。一次研讨,王浩提出可以借鉴荷叶效应,在纤维表面镀上一层纳米材料,让纤维“憎水”“疏水”,得到大家认可。然而,后续的一系列实验让课题组成员大失所望:虽然粉尘过滤效果增强了,但气流也易被阻隔,装备难以长时间工作。

“既要挡得住粉尘,又要让空气畅通无阻……”这天中午,王浩盯着实验数据陷入沉思,目光突然被窗边的仙人掌盆栽吸引住了——硬刺表面簇生着细密绒毛,上面沾满了灰尘。“仿生结构!”他灵光一现,想到了解决办法。

随后,他们调整技术方法,制作出的样品被送进试验舱,顺利通过了性能测试,最终成为某新型防护装备的核心部件。“滤纸虽轻,承载的使命责任却重若千钧。纸基材料这一技术领域同样能焕发新效能。”近段时间,王浩和课题组成员正以智能化为方向,接续提升多功能防护纸基材料的性能。

来源|中国解放军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