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爱心茶”创业公益团队成立于2016年9月,继2018年3月该团队荣获第四届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奖之后,近日喜讯再次传来,团省委对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我院陈荣老师获广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近年来,轻工学院2015级、2016级、2017级共67名本科生陆续参加“爱心茶”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陈荣带领学生走访了云南省21个乡镇,深入到农村和企业进行调研,联合孟连县企业在华南理工大学义卖“爱心茶”,义卖的收益捐赠孟连小学。2018年9月12日,时任校长王迎军院士看望“爱心茶”团队,勉励该团队继续发扬华工人务实创新的精神,推动“爱心茶”项目可持续发展。李正副校长对团队项目在参赛前提出指导意见和殷切希望。
王迎军院士看望“爱心茶”团队
李正副校长等领导指导“爱心茶”团队
“爱心茶”创业公益团队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爱国、励志、求真、力行”,7月至8月“爱心茶”创业公益团队一行7人,在陈荣的带领下,到云南省昆明市参加“青春才智助云品 奋进建功新时代”全国大学生昆明暑假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陈荣在组织实践活动前精心安排活动内容,确定实践行程,多方联系各个茶园,然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同学们深入大山,让同学们与云茶零距离接触,在实践中长知识。
给学生讲解茶叶知识
7月18日抵达云南后,在华南理工大学云南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爱心茶”团队先后到了普洱市、景洪市、孟连县、勐海县等地的茶山、茶园参观。在勐海茶区,陈荣冒雨给同学们讲解茶叶由绿色自然变异成紫红色、茶叶内含花青素成分增加,同学们现场提出了低温加工茶叶提高茶品质的设想。在参观低品质茶园改造中认真听茶厂厂长讲将老茶树砍枝再嫁接优质品种、3至5年后可以生产优质高端茶产品,同学们深感做事要踏实磨炼、长远规划。在边境茶园,退伍老兵带同学们考察现代茶园中的碉堡、讲解战争时期的壮烈故事,告诫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昔日战场今日茶园
在孟连县,陈荣带领同学们来到南部边境的寨子勐马镇帕亮村,“爱心茶”团队带了篮球和足球赠送给孩子们,还给他们带来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励志小说《踢球吧!阿妹》,并和他们一起学习。团队致力于帮助这里孩子们建立乐观向上地生活态度,在他们心灵种下憧憬未来的种子,让他们更加坚定依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信念。
帕亮村的“爱心”图书室
团队还深入种植地对云茶上游的种植、少数民族的种茶制茶等现状与问题进行考察,为接下来的活动顺利开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准备。在实践活动中队员服从安排、不怕苦、不怕累、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提出了“云茶X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平台”、“旅游”融合等理念,助力云南茶产业更好的发展。
孟连小学物资捐赠仪式
在云县古树茶园考察时陈荣提出“高大古茶树下套种咖啡树的方案”,古茶树为咖啡树遮阴、咖啡树为古茶树保水,方案得到多方好评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让“爱心茶”团队、云南校友会和云南茶企搭起爱心桥梁,陈荣将继续带领团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带领同学们推广中国茶文化,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引导大学生参与学校扶贫项目。(图/文 黄世祥)
附:华南理工大学“爱心茶”团队风采
“爱心茶”团队在云县调研“古茶树”
“爱心茶”团队在学校举行“义卖”活动
祖国边境(孟连县)茶园
“爱心茶”在云县茶园调研
“爱心茶”团队获社会实践优秀奖
“爱心茶”团队获奖证书
“爱心茶”团队部分学生队员感言:
张弘仕:三下乡行程里,最令触动的是站在中缅交界处的194号界碑,起初我也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块界碑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与亮丽,虽是如此,驻足凝视一会后,它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便油然而生,小小的界碑上,蕴含的是家国的概念,是领土主权不容侵犯,我们也十分有幸能站在此界碑前合照。
曹晶:在短短一个月里我结识了非常多的良师益友。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如何从事他的研究、一个老师如何教导他的学生、一个劳动者如何对待他的工作、一个年轻人如何面对他的未来。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们,也非常珍惜在途中结识的伙伴。此行至今对我仍有裨益。这些茶和咖啡的知识让我在海外能够和很多国家的人有更加深入的交流。我的澳大利亚室友喜欢用法压壶做浓缩咖啡,我们一起尝试各种咖啡的搭配,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澳大利亚人喝咖啡的喜好和习惯。在去一对日本老夫妇家做客的时候,我和他们分享从云南带来的普洱茶。茶和咖啡给我提供了一个和人交往的新契机、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黄世祥:三下乡过程中,小半个云南省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参观了各个地方的茶园与茶厂,一路看一路学习,品尝到云南优质茶叶,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云雾出好茶,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优势,相信云南的好茶一定能走向世界,成为一张靓丽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