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管理体制

实验室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设的科研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是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环境领域的国内著名专家组成。

(1)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聘请环境学科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建造和管理工作。

(2)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制

设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为实验室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重点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评审开放研究课题等。

(3)课题制管理以及试行下聘一级的人事管理制度

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通过这种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公平竞争与科研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保证研究工作位于本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课题组是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的基本活动单位,课题负责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公开招聘其他研究人员。根据各研究领域重点发展的目标,面向全世界招聘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由学术带头人领导本方向团队的研究工作。在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打破学科界限和团队界限,鼓励组建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团队。


实验室运行机制及开放合作设想

本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1)实行平稳的开放机制

实验室实行平衡的开放制度,根据研究方向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到本重点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

(2)实行灵活的流动机制

实验室鼓励人才流动,在学院各系与实验室之间,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也欢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来本室中短期开展工作,建立灵活的流动制度,形成固定与流动相结合,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鼓励交叉和竞争。

(3)实行强强联合机制

联合国际、国内有影响、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实行强强联合,为联合科研提供方便条件、优先支持,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4)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利用广东地方经济建设长期活跃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展服务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在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中逐步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长期稳定地实施重奖制度,稳定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5)实行开放的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机制

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采用实验室定点定位布置,开放使用,专人管理,严格交接试验制度,借用和分散的设备采用定期查验制度,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6)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实验室优秀人才众多,为了提高科研水平,结合我校“兴华人才工程”考核制度,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例如:项目的竞争、预期科研目标的竞争、科研团队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