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至21日,首届粤港澳“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举行,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出席论坛开闭幕式并致辞。来自内地、香港和澳门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论坛。中心主任陈红彦教授主持大会第二环节讨论,同时做了大会专题发言。
朱敏副校长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论坛的举办适逢其时,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化粤港澳高校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携手共进的有力举措。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引发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广泛的研究和更深入的思考。
本次论坛以“强化大湾区互融互补优势”为主题。中心主任陈红彦教授以“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法完善”为题,提出为适应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的转变,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应对中国现行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分享了其对大湾区建设如何服务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国家统一、如何领跑国际社会的看法。香港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林晨结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需求的调查,针对目前的融资缺口,提出应整合大湾区金融资源,扩大资金源泉,共享建设与发展成果。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分享了如何通过中国基建技术解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建设实践。
粤港澳三地专家和学者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分享了关于“一带一路”相关战略、政策规划、金融贸易、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畅谈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补的方向和思路。
据悉,本论坛旨在为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的专家学者提供经验分享和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以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为指导,以“强化大湾区互融互补优势”的目的,立足泛珠三角广阔区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示范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引领区,参与“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枢纽区,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新高地。
附件:论坛手册首届粤港澳“一带一路”战略论坛——强化大湾区互融互补优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