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华工附六院科研楼、公寓楼等新建项目启动,南海医产学研融合驶入快车道
日期:
2022-07-06
浏览量:
879

        现场视频。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制作


佛山日报讯 记者周传勇 通讯员梁筠仪、卢秋坚报道:6月26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附六院)举行新建项目动工仪式,正式启动科研楼、公寓楼、医用织物智能配送中心以及特需医疗中心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建项目共规划用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项目总预算11.51亿元,将开启华南理工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科研发展、人才引进和培育新篇章,推动南海医、产、学、研融合驶入快车道。


     动工仪式现场。/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科研楼效果图。


科研和人才将是未来附六院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源动力。此次启动建设的科研楼层高8层,建筑面积23467.52平方米,主要包括PI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公共仪器平台、办公用房等,这将为附六院未来进行科研活动、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等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公寓楼效果图。


公寓楼同样具备了多样化功能,层高17层,包括能满足1000人就餐的食堂和超市、档案中心、后勤办公用房以及可作为疫情期间集中居住的用房。其中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还专门设置了四人间公寓、套间公寓、单人间公寓。公寓楼共两套垂直交通出入口,疫情期间可将一套电梯作为顶部四层闭环人员管理用房的出入口实现“平战结合”。

 

     特需医疗中心(实景图)。


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医院将整合全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医院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窗口,打造集高端体检和高端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特需医疗中心,为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特需医疗中心层高8层,涵盖体检中心、体检住院和就餐区、全科特需病房、产科特需病房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将集合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优美的医疗环境为患者带来优质服务。


 

     医用织物智能配送中心效果图。


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工作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环节之一,不容忽视。此次附六院将建设总面积约6000㎡的医用织物智能配送中心,并着力将中心建成国内领先、技术一流、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大型专业织物洗涤和配送中心,也是南海首个,旨在确立行业规范和标准,有效控制和降低医用织物洗涤行业的潜在感染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确保医疗安全。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党委书记巫祖强发言。/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对医院而言,这将是医疗、科研、教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对南海而言,这将是医、产、学、研高度融合的新布局;对社会而言,这将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满足健康需求的新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党委书记巫祖强表示,医院将用“三个力”稳步推进新建项目建设及医院发展:一是确保建设 “有定力”。坚持“安全、质量、高效”的原则,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二是促进发展“强实力”。医院以新建项目动工为契机,充分发挥新建项目筑巢引凤、广纳贤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华工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弥补医院的教学科研短板。聚力建设科研、医疗、教学三位一体的区域综合癌症诊疗中心,推动医疗、教学、科研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三是增强区域“引领力”。医院将扎实组建特色专科联盟,规范分级诊疗,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南海更多区域,同时努力打造紧密型医联体,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何东清发言。/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何东清表示,华工医学院高度重视华工附六院的合作共建工作。签约以来,校方充分发挥华工的科研、人才、平台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华南理工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建设。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办医各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此次科研楼和公寓楼动工建设,将切实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南海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周雪茵发言。/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南海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周雪茵表示,附六院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要以人才和科研为重,不断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具体而言,要坚持科研服务于临床,打造科学研究新高地;聚焦“引育留用”四环节,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注重医院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全区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打造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B2大楼

邮编:510006

电话(Tel):+86(0)20 81182623(办公室) 81182620(招生) 电子邮箱:scutyxy@scut.edu.cn

2009-2014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