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医学院在A2-202教室召开了2022年“感恩大体老师征文”颁奖大会。学院教学副院长刘佳,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家富,解剖学教研室全体老师,辅导员司璇和张楷,教务员于鑫及2021级全体本科生参加活动。此次颁奖大会由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丁焕文主持。
丁焕文主任支持颁奖大会 曹家富副书记宣布获奖名单
继3月30日举行缅怀大体老师清明追思活动后,医学院开展了“感恩大体老师”征文活动,同学们积极创作,赞美大体老师崇高的灵魂,讴歌他们诠释生命的无限真谛。本次活动共收到诗歌和散文稿件84份,经过学院组织公开、公正、有序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曹家富副书记宣布了获奖名单,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同学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狄晓菲代表同学们发表了获奖感言,表达了对大体老师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感恩之情。评委代表许锦鑫对本次征文稿件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次征文质量很高,同学们都能从亲临大体老师的实践中,感悟到大体老师的奉献精神。
刘佳副院长为获一等奖的同学颁奖
最后刘佳副院长对征文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代表医学院祝贺35位获奖同学,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此次征文活动表示感谢!
医学上,用于教学和研究的遗体被尊称为“无语良师”、“无语体师”或“大体老师”等,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如今几乎全中国的医学院校都使用了此称呼。无语的“老师们”用自己的身体教会了医学生每一根血管、每一根神经、每一个器官等人体的所有解剖结构。在实验室里,每一位“大体老师”不仅是有姓名的人,而且是有故事的人;不仅是解剖的对象,更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对于医学生来说,面对“大体老师”时,已经不是一具失去生命的遗体,而是一个承载着许多回忆、令人尊重的老师。一位遗体捐献者曾说过“我宁愿让医学生们在我身上试划千刀,也不愿见到他们未来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
“感恩大体老师征文”活动旨在通过对遗体捐献者的追思、礼赞、感恩,激发医学生内心的责任、仁爱和奉献精神,让医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博爱精神,让遗体捐献者“爱与善”的生命循环拉开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序幕。希望同学们要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在未来的医学学习及工作中,不断提高医学修养,努力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祖国栋梁之材。
本项活动作为徐飞教授主持的校面上教改项目《融入医学人文的解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内容之一,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本次获奖作品将收集成《生命•礼赞》文集。(图/吴顺梅 文/李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