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医学院举行了2022年缅怀大体老师清明追思活动。医学院党委何东清书记,解剖教研室主任丁焕文和徐飞、李庆涛老师,辅导员司璇、张楷,教务员于鑫及2021级全体本科生参加活动,党委曹家富副书记主持活动。
何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遗体捐献,对社会来讲,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极大的贡献;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其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全社会逐渐崇尚科学,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众多志愿者敢于摈弃陈规旧俗与偏见,志愿百年后将遗体器官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推进了社会殡葬文明建设,营造了绿色民俗的发展。遗体器官捐献者是医学科学的铺路石,是延续生命的圆梦人,是文明进步的先行者。医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无数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为了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与追思,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举办大体老师清明追思缅怀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学会对大体老师的尊敬和对生命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何书记同时鼓舞学生要更加努力,用感恩的心回报敬爱的大体老师,永远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在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博爱精神的鼓舞下,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共助医学之进步,健康之完美。
全体参与活动人员首先默哀一分钟,表达对大体老师的缅怀和敬意。随后,全体学生重温了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铿锵的誓言不仅是学生们对大体老师最好的告慰,同时也是对自己、对祖国做出的庄重承诺。紧接着,四位学生代表带来了诗朗诵《奉献的礼赞》,温暖而有力的话语,不仅表达出对大体老师的无限敬意,更表达出医学学子决心奉献青春,成就自我的满腔热忱。最后,师生依次将手中的鲜花献给大体老师,并向大体老师鞠躬致意。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广东省已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达21万人,实现器官捐献的5000人,遗体捐献1400余例,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他们当中,不仅有老将军、老干部、科研工作者、医生、律师、文艺工作者,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残障人士。他们把自己最后的最有价值的遗体和器官,回报给社会,为人类文明,为医学事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学院每年都有开展大体老师的相关缅怀活动,今年更是在清明前夕专门组织大体老师追思活动,以让医学生感恩大体老师的无声博爱和无私奉献,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投身医学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活动策划人徐飞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人体解剖学教育和遗体捐献工作,曾获全国医学教育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图/司璇 张楷 文/张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