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六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合作开展院内首例医工结合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下肿瘤精准切除重建手术,成功医治左股骨巨大软骨肉瘤患者。
2022年3月8日,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附属二院主任医师丁焕文教授协同附属六院臧学慧主任、张庭、谭永滔、王立晖、叶培、颜显毅、刘俊等医师采用华南理工大学特色的第三代精准外科手术创新方法,为一名75岁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左下肢罕见巨大软骨肉瘤切除与精准修复重建手术,肿瘤大小221.46X70.97X67.36mm,手术历时仅2小时30分。
经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分析提示:患者左股骨上段可见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软骨肉瘤可能。针对患者疾病基本情况,丁焕文教授带领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应用解剖、外科手术虚拟仿真研究团队,树蚁医疗精准外科团队通过CT数据对患者肿瘤进行3D数字建模、数字化三维精准测量,确定肿瘤侵犯范围、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与手术切除,进行了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方案三维设计与虚拟仿真优化。
丁焕文教授、臧学慧主任为保证手术的精准实施,术前通过CAD设计与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辅助肿瘤切除导板,协助巨大肿瘤快速、精准切除。
导板设计及手术方案
患者左下肢为巨大的占位性肿瘤,涉及截骨距离长,如何准确切除瘤体及保证术后患肢功能是手术的难点。此外,该例手术周围血供丰富,缩短手术时间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的重要措施。
术后臧学慧主任针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了精准的评估,证实患者肿瘤切除彻底、骨缺损修复效果好、术后双下肢力线正常、长度均衡;患者术后5天恢复下床行走,功能康复良好。这个案例充分证实医工结合创新技术在外科手术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临床医师完成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的最佳辅助利器。
术后颈干角、股骨角、力-轴线成角、股骨长度
丁焕文教授、臧学慧主任及参术医师
丁焕文,工学博士,医学硕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5级、文职二级专家,现为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二院骨科主任医师。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SICOT)数字骨科分会常委和广东省数字骨科分会常委兼青年委员会副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临床试验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数字骨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3D打印骨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转化与创新委员会常委和数字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数字骨科学组常务副组长、广东省医学3D打印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广州市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
臧学慧,医学硕士,第六附属医院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技术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会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会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危重创伤学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关节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关节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会、佛山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关节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南海区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文/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研室 李庆涛 彭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