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1日上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医疗卫生事业突出贡献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大学孙连坤教授在B2-513会议室作了题为“肌少症与线粒体蛋白酶”的学术报告,张文清副院长主持学术报告会。
主讲人孙连坤教授
孙连坤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深入探讨线粒体在肿瘤耐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衰老与骨骼肌功能等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在报告中,孙教授简单介绍了肌少症的概念、病因及其与骨骼肌线粒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肌少症发病机理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以线粒体蛋白酶HtrA2/Omi为切入点,进一步阐明核-线粒体对话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骨骼肌中核-线粒体失衡可能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减退和骨骼肌退变的机制之一。
讲座现场
作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位委员会主席,孙教授在研究生培养、学位答辩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术报告后,孙教授还针对“论文写作与答辩要领”进行了专题讲座,与现场师生们分享了在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引起了师生们的热烈反响。(图/医学院 周裕权 文/医学院 何欣榆)
主讲人简介:
孙连坤,医学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病理生理学》负责人。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9版副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血液系统与疾病》主编。承担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累计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2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64篇。并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了专著《衰老、痴呆与预防医学新进展》。